“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当粤港澳三地的火种“燃冰成炬”,点亮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台,这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不仅是一场竞技的狂欢,更成为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输出品牌形象的战略支点。
![]()
图片来源 王永 摄
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博士受邀出席开幕式,亲历这一历史性时刻,深切感受到: 从“一国两制”的创新实践到科技赋能的沉浸体验,从全球传播的文化共鸣到区域协同的经济动能,2025全运会以体育为媒,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中国品牌叙事体系,为全球提供了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窗口,也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
![]()
制度自信:
从“一国两制”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 联合承办:突破地域边界的治理创新
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这一模式本身即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深化探索。通过建立“1+4”联络机制,三地实现了赛事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高效整合。港澳运动员“无感通关”、港珠澳大桥高效通行、轻轨高铁无缝衔接、场馆与新区联动发展——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赛事效率,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跨区域治理中的制度优势。品牌联盟长期关注区域协同发展,认为这种高效整合模式,正是打造“区域协同品牌”的核心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品牌联动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2. 全球认可:国际社会的“中国样本”
截至目前,47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负责人致函祝贺,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称开幕式“体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其“为区域体育合作提供新范本”,越南国家电视台全程转播开幕式。这些国际反馈印证了全运会作为中国治理能力输出和国家品牌形象提升的重要载体,其背后是“一国两制”下制度协同的强大生命力。品牌联盟认为,这种制度自信是构建强大国家品牌和国际区域品牌的基石。
![]()
图片来源 王永 摄
科技赋能: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品牌跃迁
1. 前沿技术:重塑体验的品牌革命
开幕式采用5G+8K超高清直播技术,覆盖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YouTube直播观看人次突破1200万,创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国际观看纪录。舞台设计融合AI实时生成动态背景、全息投影与24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刷新同类表演规模纪录。德国《明镜周刊》评价其“实现了艺术与工程的精准协同”,英国《卫报》则称其为“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典范”。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智造”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的华丽亮相。
2. 沉浸体验:科技品牌的全球应用
“云上全运村”与“赛事自由视角系统”开创沉浸观赛新纪元,观众可自由切换、跟踪、分析、分享。联想集团作为全球顶尖赛事技术合作伙伴,其AI解决方案的全面落地,标志着中国科技品牌正从硬件输出向高附加值、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输出转型,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中国智造”的全新体验。
![]()
图片来源 王永 摄
文化共鸣:
从传统符号到全球叙事的“中国表达”
1. 岭南新韵:传统与现代的品牌交融
开幕式在“圆梦未来”的主题下,粤剧水袖、醒狮舞、海丝文化等岭南符号,与现代灯光、无人机表演交织。日媒称其“以数字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东南亚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亲和力。“文化解码—科技编码—全球传播”的链条,成功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全球性品牌资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 全民参与:文化品牌的民心根基
太极拳、龙舟、舞龙舞狮等群众赛事吸引三地民众踊跃参与。港澳青年通过交流赛深化情感纽带。这种“竞技+文化+社交”的复合体验,让中国品牌从宏大的“国家形象”叙事,下沉到鲜活的“人民生活”层面,增强了国际受众的文化认同与情感链接,夯实了文化品牌的群众基础。
![]()
图片来源 王永 摄
全球传播:
从“中国声音”到“世界共鸣”的叙事升级
1. 立体矩阵:打破壁垒的品牌声浪
多语种直播覆盖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社媒曝光超3.6亿次。BBC、CNN、路透社等8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实时报道,Twitter话题阅读量达7800万,TikTok短视频播放量突破2.1亿……“官方渠道+社交媒体+国际媒体”的立体传播矩阵,实现了中国品牌从“被动输出”到“主动共鸣”的叙事升级,让世界听见、看见、并愿意讨论中国故事。
2. 国际评价:从认可到参与的范式转变
东南亚地区反响热烈,越南国家电视台全程转播,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其“为区域体育合作提供新范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贺信肯定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融合”,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评价其“办赛标准接近亚运会水平”。这些高度评价不仅是对赛事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特别是体育与媒体品牌专业度的有力背书,标志着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经济动能:
激活“发展品牌”的区域引擎
1. 招商创新:市场驱动的品牌价值
全运会招商规模创新高,签约赞助企业覆盖21个类别,总金额近16.5亿元。广州“城市合伙人”计划,吸引京东、小鹏汽车等15家企业参与智慧交通、消费场景等领域合作,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新型招商模式。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机制,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范式,彰显了市场活力与品牌价值的深度耦合。
2. 城市升级:区域联动的品牌效应
赛事带动大湾区基础设施升级(如香港轻轨-高铁衔接、澳门场馆-横琴联动),预计带来超200亿直接经济效益,拉动旅游、住宿、餐饮等产业。“赛事—产业—城市”的联动效应,使全运会品牌从“单一事件”升级为驱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城市品牌和区域经济品牌注入了持久动能。赛事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升级,例如香港轻轨与内地高铁网络无缝衔接,澳门赛事场馆与横琴新区联动发展。据估算,全运会将为湾区带来超200亿元直接经济效益,推动旅游、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赛事—产业—城市”的联动效应,使全运会品牌从“单一事件”升级为驱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城市品牌和区域经济品牌注入了持久动能。
![]()
图片来源 王永 摄
全运会——
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战略支点与启示录
2025年全运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理念,通过区域协同、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国际传播与经济联动,向世界呈现了一个开放包容、自信昂扬的中国形象。它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战略支点与生动教科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