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脸还大的“巨型吊牌”
你见过么?
![]()
适逢“双十一”。近日,一则“巨型吊牌防退货”的话题受到关注。有“买家秀”显示,不少商家给服装挂上了尺寸夸张的吊牌,通常有A4纸那么大。
![]()
商家表示,巨型吊牌是为应对恶意退货专门设计的,大多采用偏硬的纸张材料制作,通过尺寸与材质增加穿着不适感,进而降低消费者穿着使用后,再申请退货的概率,主要用于女装、礼服等高退货率品类。
据商家反映,长期以来,很多服饰退货并非质量问题,而是消费者藏着吊牌穿几天后,再以“七天无理由退货”为由退回,利用规则“薅羊毛”,设计巨型吊牌实属无奈。
针对“巨型吊牌防退货”
网友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网友表示理解
支持商家
![]()
![]()
也有网友认为
退货率高是因为服装货不对板
这样的举措影响试穿体验
![]()
![]()
为了防“白嫖”,商家操碎了心!
小马在某社交平台开了一家线上女装店,过万的粉丝基数让产品有可观的销量。不过,因为遇到较多恶意退货的订单,小马特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发了一条视频“诉苦”。
小马表示,自己所在的平台店铺退货率有60%左右,而她朋友所在的其他电商平台,有的退货率高的能达到90%。部分顾客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把衣服穿出去后又退回来,衣服上不仅有味道,甚至还有污渍,售后一塌糊涂。店铺不得已把几厘米的小吊牌,换成A4纸大小硬质材料的巨型吊牌。
![]()
小马表示,这种方式杜绝了一部分想要去试穿发朋友圈的人,尤其个别穿搭博主或者网红,她们就拍一次照、拍个视频,就把衣服退回来。“买10件退两三件,是正常的退款比例。之前遇到过个别人买20件,退回来18件。”小马跟进发现,对方购买后一般会试穿拍照,并在社交动态上发图,第二天再退款。
除了巨型吊牌外,北京一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发帖,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
![]()
商家社交平台贴文截图
据封面新闻11月5日报道,该商家告诉记者,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
商家表示,许多衣服被客人穿过又退回来,且衣服总是有一股洗衣液味。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本高还没效果,所以改用密码锁。“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商家说,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顾客确认收货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了。
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服装类的“商品完好”,主要指商品外观无损坏、吊牌齐全,但对“是否经实际穿着”缺乏量化的检测手段。但实际情况中,“吊牌齐全”也不能成为商家拒绝客人退货的依据。该商家称,“即便客人把吊牌剪了退回,按照平台要求也要退款,因为吊牌没有法律效力。对此,我也进行过申诉、驳回退款,全部都输了”。
“白嫖党”正在掏空服装电商!
据此前媒体报道,今年4月底,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店主表示,服装链接被封了三个月,损失约8000元。
![]()
此外,社交平台上也不时有网友曝出,在某些景区景点,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
公开数据显示,电商女装退货率高达50%至60%,直播的退货率甚至达80%以上。其中,很多退货并非质量问题,而是藏着吊牌穿几天之后,再无理由退货,“薅羊毛”。
部分消费者穿着新衣参加派对、旅游拍照、出席重要场合后,将带有汗渍、粉底液痕迹、轻微磨损的商品退回。这不仅让商家承担单笔约25元的运费险、仓储、清洗综合成本,更导致商品彻底丧失二次销售价值。而维权举证流程复杂、取证难度大,多数商家只能吃“哑巴亏”,高退货率逐渐成为击穿利润底线的“致命伤”。
这一困境并非中小商家专属,头部品牌同样深陷泥潭。
某头部网销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其公司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但净利润仅两三百万。“我们光是应对退货产生的仓储分拣、清洗修复费用,一年就要花掉近千万,再加上平台佣金、推广成本,利润被压缩得几乎看不见”,张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行业的普遍焦虑。他直言,团队曾尝试通过提升定价覆盖成本,却导致合规消费者流失,陷入“不涨价亏、涨价更亏”的两难境地。
中小商家的生存压力更甚。广州一位从事女装电商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店铺年销售额约800万元,退货率却高达75%。“去年双十一,我们备货500万元,最后退货量接近400万元,光运费险赔付就花了12万,很多退回的衣服有明显穿着痕迹,根本没法二次销售,直接亏损超80万”。
根治“白嫖”退货,“巨型吊牌”并非长久之计
对于商家斗智斗勇的“对策”,人民网发文评论称,这并非“下策”,而是远好于平台提升退货门槛的“上策”。
比起平台屈从于商家舆论,整体性地取消仅退货,抬高退货门槛。“大型吊牌”这种市场首创,能很好地兼顾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可以精确地区分“试了不喜欢”和“薅羊毛,穿几天就退,再买再退”。
这丝毫不会妨碍那些真心想试穿的消费者。同时,又能高效的排除那些薅羊毛的人。这就不会抑制潜在消费。
![]()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面对高退货率的困境,巨型吊牌或许能解商家一时之困,但并非长久之计。解决电商平台高退货率问题,需要思考买卖双方如何重构信任,平台也应该探索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平台可以在针对消费端的信用评级做更多的探索。比如消费者一旦在一个平台上的信用等级受损,比如高频次退货、恶意退货,就会影响其他权益。”
李鸣涛建议:“从整体上看,恶意退货只是一小部分消费者的行为,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疏堵’结合,提升整体的服务环境。再辅以消费信用等级分、法律法规等制度规则的完善,避免钻规则漏洞的行为发生。”
有统计显示,每一件被退回的服装,都会产生约20至32元的综合成本——包括运费、包装、折旧、仓储及人工处理费用。这些因高退货率产生的额外开支,最终会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转嫁给所有消费者。于是,整个市场陷入“售价提高—性价比降低—退货率攀升”的恶性循环。在这场买卖双方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
你有什么看法?
评论区展开说说↓
![]()
编 辑 | 顾颖
综合 | 半月谈 央视新闻 央广网 光明网 人民网评 每日经济新闻 封面新闻 羊城晚报 晶报 江苏工会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