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勤沙葱:从沙漠野菜到富民产业的振兴之路
“以前沙葱就长在沙漠边,没人当回事,现在成了我们的‘金苗苗’,一亩地能挣好几千元!”在民勤县大坝镇沙葱种植基地,种植户叶德义一边采收新鲜沙葱,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如今,这株曾零星生长在沙漠边缘的野菜,已成为民勤县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
![]()
大坝村村民采收沙葱 薛慧 摄
变“沙害”为“沙利” 找准产业突破口
民勤县地处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处,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曾制约农业发展。但当地干部群众发现,沙葱天生耐旱抗寒、无病虫害,不仅适合在沙区生长,还能起到固沙护土的作用。“2008年我们成功驯化野生沙葱后,就确定要把这个‘沙漠馈赠’做成产业。”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告诉记者,县里把沙葱产业列为节水增收重点项目,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
截至目前,民勤县沙葱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覆盖12个乡镇,从曾经的“零星生长”变成如今的“连片成海”,真正实现了变“沙害”为“沙利”。
科技赋能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过去沙葱只能春秋两季收,冬天就断货了。现在有了‘冷刺激技术’,冬天也能种,全年都有新鲜沙葱卖!”在民勤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技术员袁盛年正在调试温控设备。他介绍,通过“冷刺激技术”打破沙葱冬眠周期,再配合“温室+露地+拱棚”立体种植模式,民勤沙葱实现了四季供应,彻底解决了季节性短缺问题。
![]()
鲜嫩的沙葱 周旦 摄
同时,当地还推广“浅埋滴灌+生物菌肥”技术,既减少了灌溉用水,又保证了沙葱品质。“以前种庄稼浇水多,沙葱不一样,一亩地用水量只有小麦的三分之一,还不用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叶德义说,靠着科学种植,他家的沙葱口感更鲜嫩,收购价比普通蔬菜高不少。
全链发力 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民勤奥翔沙葱采销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新鲜沙葱经过清洗、腌制、包装,变成了沙葱酱、腌制沙葱等10多种产品。“光卖新鲜沙葱利润有限,加工后附加值能翻好几倍。”企业负责人甄世龙介绍,公司每年收购沙葱5000多吨,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全国。
![]()
沙葱产品 周旦 摄
为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民勤县组建沙葱专业合作社,实行“统育、统技、统销”模式,解决农户种植技术和销售难题;发展冷链物流,确保沙葱从地头到餐桌新鲜不变质;搭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线下覆盖西北各大批发市场,线上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让民勤沙葱走进了京沪等城市的商超和餐饮企业。
品牌引领 打响“甘味”名片
“我们的沙葱注册了‘漠上花’商标,还入选了‘甘味’农产品目录,现在一提民勤沙葱,大家都知道是好东西!”陈芳拿着包装好的沙葱产品说,通过品牌塑造,民勤沙葱的知名度和溢价空间显著提升,新鲜沙葱地头价从最初的每斤2元涨到现在的10元,加工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外。
如今,沙葱产业不仅带动民勤县1.2万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还激活了包装、物流、劳务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一业兴、多业旺”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开发更多沙葱深加工产品,让这株‘沙漠小草’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陈芳说。(记者:聂兵远 富承璘)
编辑:李玉红 审校:李筱 责任编辑:李禄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