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企业们刚为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新政欢呼雀跃,就被一盆冷水浇透。
这场“狂喜变错愕”的剧情背后,是拜登政府2022年埋下的“税收兜底”机制,企业替代性最低税(CAMT)的强力生效。
一边是共和党力推的研发加速抵扣、出口优惠,一边是民主党设立的15%最低税“地板”.
两党政策的激烈碰撞,让不少巨头陷入了“看得见的优惠拿不到”的困境。
而这场美国国内的税务博弈,还牵扯着OECD全球最低税协议、G7国家税收豁免等国际棋局,最终买单的不仅是美国企业,更是全球资本的投资信心。
![]()
2025年三季度以来,美国企业财报季变成了“税务计提专场”。除了Meta创下159亿美元的巨额计提纪录,更多行业巨头陆续暴露在CAMT的影响之下。
芯片巨头高通公告称因长期需缴纳15%最低税,57亿美元递延税收优惠无法动用,尽管短期现金税负可能下降,但中长期盈利空间已被压缩。
短租平台爱彼迎更是直言不讳,计提2.13亿美元费用的同时,承认“受CAMT约束,没有审慎且可行的税务筹划路径”利用税收抵免。
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科技企业博通也纷纷预警,后者账上约10亿美元税收优惠暂时“失效”。
这些刺眼数字的背后是CAMT的“冷酷规则”,过去三年平均会计利润超10亿美元的大企业,必须同时核算两套税制,选择缴纳金额更高的那笔。
常规企业税按21%名义税率计算,允许各类扣除优惠,而CAMT以15%税率计税,但计税基数更接近财报利润,很多常规税中的扣除项被大幅限制。
对于海外有效税率低、股权激励占比高的科技企业而言,这一规则几乎是“精准打击”。
这场税务风波并非偶然是美国两党十年来税改政策反复拉扯的必然结果。而核心矛盾集中在研发费用抵扣的政策调整上。
![]()
2025年,共和党将“恢复研发费用即刻扣除”列为头号目标,通过新法案允许“今后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额抵扣,还计划为企业“补上”此前被推迟的研发抵扣“历史账”。
但民主党早有防备,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中,CAMT被明确作为税收“兜底”机制,其设计初衷就是针对亚马逊等高利润企业“账面税率偏低”的舆论争议。
没想到的是共和党此次推出的研发加速抵扣、扩大出口扣除等“减税红利”,反而让更多企业满足了CAMT的触发条件,形成“越减税、越要多缴税”的悖论。
特朗普政府时期,财政部就曾表现出“松绑”倾向,2025年9月财政部放宽加密资产计入CAMT的规则,为重仓比特币的软件公司卸下重担,这让当前企业纷纷寄望于行政层面的政策调整。
![]()
美国CAMT与全球最低税的博弈 这场美国国内的税务纷争,还嵌套在全球税收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中。
2021年,OECD包容性框架136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协议,设立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旨在遏制跨国公司避税和各国税收“逐底竞争”。
拜登政府当年正是这一协议的积极推动者,而CAMT的15%税率设计,也与全球最低税精神一脉相承。
这一变动让美国企业陷入“双重税务困境”,国内要面对CAMT的刚性约束,国际层面的税收豁免并未同步解决国内税务矛盾。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小公司可通过修改旧申报快速享受研发抵扣红利,但大公司只能在2025年一次性申领或分两年摊开,而CAMT的连锁反应让多数企业选择观望。
市场普遍预测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初披露季,会有更多企业爆出CAMT相关计提,有效税率的波动将成为常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