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8 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了一则引发全球关注的消息,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中将公开表示,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还会协助向俄罗斯边境部署 80 万北约部队。
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去年公开的一份长达 1000 页的《德国行动计划》。文件明确,若《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因俄欧对抗被触发,德国将成为后勤枢纽,在冲突爆发 180 天内,完成数十万军队和武器装备的部署调度。
11 月 7 日的德国联邦国防军年度会议上,索尔弗兰克强调,即便乌克兰战争持续许久,俄罗斯仍保有强大军事潜力,甚至有能力对北约领土发动有限攻击。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更直言,莫斯科 “最早明天” 就可能发起进攻。
![]()
同一天,德国总理默茨和防长皮斯托里乌斯也回应这一立场,称俄罗斯威胁到德国的生存,皮斯托里乌斯更是直言 “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处于危险之中,这并非危言耸听”。而俄方多次声明无意攻击北约,将德国的说法斥为 “无稽之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还警告,德国出现了 “明显的纳粹复兴迹象”。此前路透社曾报道,今年年初泽连斯基估计,俄罗斯已在乌克兰动员 60 万军队。
德国此时抛出强硬表态,背后原因复杂。从历史维度看,德俄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二战时期,希特勒发起 “巴巴罗萨计划” 侵苏,最终惨败,1945 年苏联红军攻入柏林,这段历史成为德国集体记忆中的创伤。如今德国政界频繁提及 “俄罗斯威胁”,实则在利用历史恐惧强化反俄立场。
此外,冷战后北约不断东扩,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先后加入,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延伸了 1300 公里,俄罗斯将此视为生存威胁,而德国一直是推动北约东扩的重要力量。能源博弈也加剧了对立,北溪 - 2 管道爆炸后,德国被迫放弃俄罗斯廉价天然气,转向高价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工业成本飙升,这种利益受损让德俄关系进一步降温。此外,西方与俄罗斯在价值观上的分歧,也让德国将反俄塑造成 “捍卫西方价值” 的政治正确,以此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对此,有人感慨 “二战的硝烟才散去多久,德国就忘了当初侵苏的惨败结局”,也有人质疑 “80 万部队部署谈何容易,这更像是威慑而非实际计划”,还有人直言 “欧洲安全需要对话而非叫板,真打起来没有赢家”。不少网友联想到历史,“当年巴巴罗萨计划的下场还不够惨痛吗,现在又要重蹈覆辙”。
![]()
德国的强硬表态,本质是多重利益的考量。一方面,通过渲染 “俄罗斯威胁”,可以为飙升的军费开支找到合理借口;另一方面,作为欧盟领导国,强硬反俄能迎合国内鹰派,同时获得美国的信任与支持。但这种姿态极具危险性,二战的教训早已证明,大国冲突没有赢家。欧洲与俄罗斯相邻,一旦爆发直接对抗,欧洲将首当其冲承受后果。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本该更清楚战争的破坏力,如今却主动煽动对抗,无疑是在将欧洲推向危险边缘。
这场风波的核心,早已超越单纯的军事部署争议。它反映出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撕裂,也警示着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无论是能源博弈、价值观分歧还是地缘利益争夺,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才是正道。毕竟,和平从来不是靠武力威慑维系,动辄叫嚣开战,最终只会让各方都付出沉重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