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库皮扬斯克这座小城,这几天的热度比乌克兰整个外交部加起来都高。它不是首都,不是经济中心,不是海滨旅游城市,却偏偏被称为“第三首都”。听着有点像某种民间戏称,但翻开历史记录你会发现这名字背后藏着乌克兰历史里最难堪的那段记忆。
![]()
1941年,德军攻下基辅,乌克兰政府被迫搬到这里,勉强维持“象征性运转”。那种迁都方式不是荣耀,而是逃亡。现在80多年过去,库皮扬斯克又一次站在逃亡与抵抗之间,而这一次,命悬一线的是乌克兰整个战局。
俄军现在的动作已经不能叫推进,而是“压顶式推进”。从三个方向往里挤,像是在把城市当成某种三明治,把乌军夹得连呼吸都困难。据俄罗斯《消息报》说,他们不仅拿下了奥斯科尔河渡口,还在完成对西部乌军的清剿。换句话说,乌军的后退路线已经被堵死。最要命的是俄军代号“渔人”的突击队指挥官说:“五天内完成解放。”那口气,像是宣布一个施工期限,而不是在打仗。
你要是问为什么是库皮扬斯克,为什么这座城这么要命?很简单,它是哈尔科夫州东部的“插销”,拔掉它,整扇门都会松动。它是交通枢纽,是补给线路,是乌军东部防线的“神经节点”。切断这里,就像切断人体主动脉。你还想拼?你连输血都输不上了。
同样戏剧性的,是这座城市最近几年反复在俄乌手里倒腾,2022年乌军曾从俄军手中夺回它,当时那段画面被乌克兰媒体吹到爆:这是反攻,这是胜利,这是士气重振。没想到才两年,库皮扬斯克再次面临俄军压境。这一轮却没有胜利口号,只有“危急时刻”““陷落倒计时”和“电力大面积停摆”。
停电对乌克兰来说简直是直插心脏的一刀。俄军这次打击能源设施力度是自冲突以来最大规模,效果也是最“干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陷入黑暗。黑暗是谁的盟友?不是乌军,是攻击火力更强的一方。乌克兰的作战系统高度依赖现代指挥与通信体系。一旦停电,前线指令传不过去,民众恐慌蔓延,士气跟着崩。俄军这一手,是精准打穴。
![]()
而乌克兰的反击呢?无人机袭击俄油库?偶尔有点亮点,但从战略意义上讲,它做不到改变大局。这种“以小博大”的反击,只能拖延不能逆转。更讽刺的,是乌克兰的盟友现在态度也开始“飘忽”。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前脚说想继续见普京,后脚又把泽连斯基怼了一顿,说他“破坏和谈”。这话放以前谁敢说?放现在,特朗普敢公开说,还说得理直气壮。真的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一记耳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坚持“寸土不让”,这态度当然没错,谁愿意让?但真话是:他现在根本没有资格说“不让”。欧洲停止大规模援助已久,美国态度逐渐冷淡,乌军兵员与弹药消耗惊人。战争不是靠嘴硬赢的,是靠资源、人、武器支撑的。库皮扬斯克这次危机,就是乌克兰资源枯竭的最鲜明体现。
俄军的合围行动打得干净利落,是因为三大优势叠加,火力多、兵力强、能源打击精准。而乌军此刻的几条命脉被俄军同时掐住:运输线被切断、防御纵深被压缩、能源系统瘫痪、外援态度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库皮扬斯克就不只是一座城,而是乌克兰战局的风向标,守不住,则风向彻底南移。
这座城不仅军事价值关键,其象征意义对乌克兰更是致命。作为二战临时首都,它承载着一种“国亡城在”的精神象征。乌克兰历史上每逢危难,它都曾是避难所。但如今,它自己成了急救室里的病人,心跳监测器亮着黄灯。
如果库皮扬斯克失守,乌军不仅丢掉一个要地,还可能丢掉整条东部防线。南部的利曼、斯瓦托夫等地会被俄军从侧翼包抄,那将是一场连锁反应式崩溃。战争里最可怕的不是战线压缩,而是“心理防线溃败”。士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最脆弱的。当“第三首都”都守不住时,乌克兰军民的信心会像冰一样碎裂。
![]()
与此同时,俄军宣布“5天内完成东部解放”。数字简单,但意义沉重,这是胜利者的口气,也是心理战。俄罗斯知道乌军现在撑着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资,于是越发加速推进。
你再看看北约成员国的反应,波兰紧急调整军事部署,看似是“应对之策”,其实更多是担心俄罗斯未来继续向西扩张。欧洲谁都不信泽连斯基能长期守住现状,但大家又不愿意直接出兵,只能边走边看,边退边保守。
库皮扬斯克,像是一个被命运围堵的小城。它的价值,是乌克兰战局的缩影,也是俄乌冲突走向的放大镜。战争的残酷不在枪炮,而在选择。乌克兰此刻选择不多,俄军的推进却越来越快。库皮扬斯克能不能挺过这五天?没人敢打赌。战争最冷的不是冬季,是现实。而现实正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步步逼近。
但历史总是喜欢把戏剧性的时刻放在最不愿意看到的地方。当库皮扬斯克再一次成为焦点时,全世界都在看一座承载历史的城市,是会再次被记住,还是被时间重新吞没。能否“抵住风暴”,这已不再由它自己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