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Taboo)”,原是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 人的土语。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认为“塔布”的含义一方面是“崇高的”“神 圣的”,另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意即指某种含有 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的存在。
国内学者大多引用“塔布”的意义来表示汉语中的“禁忌”一词。如覃东平 《试论禁忌》认为“Taboo”意译为禁忌是采用了《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的第一种解释,即:(某些民族中)宗教或生活习俗中所禁止的某些事物,不能接触,不能谈及。这与中文“禁忌”一词的含义基本相符。
任骋的《中国民间禁忌》 认为我国“禁忌”一词的含义和“塔布”成为国际通用的学术名称之后的含义是 完全一致的,即表示“禁止”或“抑制”的意义。
陶立璠《民俗学概论》指出“塔 布”的现象遍布于世界各原始民族之中,汉语中与其意义相对应的词是“禁忌”。
但一些严谨的学者认为“塔布”与“禁忌”并不能完全等同。如涂尔干认为 “塔布”是一种方言土语,将其作为通用术语使用是不恰当的。
任继愈《宗教词 典》认为“塔布”仅为禁忌之一种,它只有具备曼纳灵力之意而无不洁之意。触 及塔布而罹祸的观念,并不含有伦理性的“犯罪”和神学性的“触犯神怒”之意, 在一定程度上仍具备准宗教现象特征。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认为“塔布”在波 利尼西亚本来只是一种特殊的禁忌,是一种尚没有神灵观念的原始思维活动,后 来才衍化成泛指一切禁忌。
李绪鉴《民间禁忌与惰性心理》指出弗洛伊德对于“塔 布”的定义是仅从禁忌的对象来给予界说的,而仅从禁忌的对象来回答什么是禁 忌的问题是不全面的。他赞同弗雷泽对于禁忌的定义,认为他将包含在禁忌现象 中的三个因素(即实行禁忌的主体,在一定时间和场合被禁忌的对象,禁忌的目 的)都概括进去是比较全面的。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塔布”与“禁忌”关系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分歧首 先在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宗教学界强调“塔布”本身的意义与“禁忌”含义的区 别,而民俗学界则强调“塔布”成为国际通用术语后的含义与“禁忌”含义的区 别。其次,“禁忌”与“塔布”的研究范围有所不同。我国“禁忌”一词早在汉代 就已出现,发展至今,“禁忌”的义项已有所增加,覃东平根据禁忌的使用情况和 范围将禁忌的定义归结为三点:一是禁止同神圣的东西或不洁的人们、事物等接 触,否则会招致超自然力量的惩罚;二是封建统治阶级或某些人出于个人理由的 忌讳;三是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⑧禁忌的学术研究源于西方,国内学术界便使 用“禁忌”一词与西方“塔布”相对应,事实上“塔布”的含义仅为汉语“禁忌” 的一个义项,“塔布”与“禁忌”并不完全对应。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