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025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学术年会“科普创作与传播经验”分论坛在青岛举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张劲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刘文菁出席。山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作家霞子,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王振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刘建林,科普作家螳小螂等作为嘉宾出席论坛并做主题分享和经验交流。论坛由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副秘书长徐永成主持。
![]()
刘建林以“弄斧到班门——个人科普工作汇报”为题,从科技史与科学家授课、身边科学报告、科普创作实践以及科普基地建设四个维度,分享如何将高深学术转化为通俗科普,实现“弄斧到班门”,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生动的科普实践,展现了科学家投身科普的担当与魅力。
![]()
霞子的交流主题为“从我的科普20年谈未来科普”。她从个人20多年的科普创作历程谈起,阐释各种体裁的科普文章的写作重点与切入点,并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解读科普新张力,展望AI时代科普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
螳小螂以“探索‘科普创作+’的无限可能”为题,从“我的科普故事”出发,深入探讨“科普创作+”在人才培养、文创产品、短视频及生态保护等多维度的融合实践,并分享从科普作品到科普IP的转化之路。
![]()
王振华从数字时代背景下科普的困境切入,剖析信息茧房等痛点,提出科普应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全平台传播矩阵的建议。他以世博动漫为例,为科普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
刘文菁表示,分论坛有效拓展了科普工作者的视野,凝聚了行业共识。当前,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至新高度,已明确将科学普及纳入科研平台评估体系,这一政策导向为科普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普工作者应把握这一重要契机,协同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
张劲硕高度肯定了四位科普作家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分享。他指出,科普工作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潜力巨大,可广泛结合研学、文创及场馆资源开展。他提议让一线科普工作者及有志青年多参与交流学习,将山东及青岛的优秀科普经验在全国推广,助力科普事业持续发展。
![]()
与会人员围绕自己的科普创作经历与疑惑等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科普作家、科学家、科普创作爱好者等30余人参加了分论坛。
![]()
![]()
(文:付绍瑜 图:邵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