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上峪村,光绘艺馆以独特的光学艺术,将神秘的地幔窗口幻化为永恒的画面;鹤壁窑陶瓷研学基地中,百年技艺凝于指尖,细腻的化妆白瓷备受游客青睐;村口的生态采摘园里,无公害鲜桃饱满诱人,阳光玫瑰葡萄如翡翠缀满枝头,自然滋味,触手可及……
这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正是上峪村近年来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的生动缩影。如今,文化赋能、农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资源,更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真正让美丽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深挖资源
建设光影魔法科普基地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夸父追日的故事吧!”在上峪村光绘艺馆内,工作人员孙江楠的开场白,瞬间吸引了所有游客的注意。“夸父追日是一个‘追寻光芒’的古老传说。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进入一个新的‘追光的故事’!”孙江楠说。
只见她拿起手中的“魔术棒”,轻轻一点身旁的蘑菇树屋——刹那间,树屋上的几扇小窗依次亮起。
“哇!这是魔法吗?”不少游客惊呼。
“这是用科学实现的‘魔法’。”孙江楠举起手中的光棒,温和地解释,“我们采用光感应技术,光源靠近,小灯便会依次亮起。”
随后,她将光棒转向墙上的巨幅光影画卷:“这幅作品用光学材料动态呈现了上峪村特有的地幔窗口和冰臼奇观。”
画中,地幔窗口中有光芒流转,冰臼内镶嵌着闪烁的石榴石,神秘而震撼。“它融合了光学技术与本土地质历史,是对家乡故事的一种创新表达。”孙江楠介绍。“画中最上方向着光,走向洞口的人影令人感动,仿佛在开启新的‘追光之旅’。”有游客忍不住说。孙江楠点点头:“正如夸父追日传说所象征的那样,人类从未停止对光明的追寻。从火把、篝火到油灯、蜡烛,从煤油灯、电灯再到如今的发光颜料与光感应技术——我们始终走在追光的路上……”
“这座光绘艺馆本身,就是我们村‘追光’的成果。”上峪村党支部书记秦现军感慨,“以前这里可没有什么光绘艺馆,只有一片残垣断壁。2022年,趁着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契机,我们拆除了170多间废弃房屋。最终,我们与星如雨科技公司合作,历时3年,建成了这座外承古韵、内藏科技的光绘艺馆。”
“目前光绘艺馆已经运营,我们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忙着接待各中小学的学生们。”孙江楠笑着补充,“预约体验的游客已经排到了年底,真是有点儿供不应求了呢!”
窑火重燃
非遗研学带动村民共富
“鹤壁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瑰宝。它始烧于晚唐,历经五代、北宋、金代,直至元代才逐渐衰退,前后延续800余年。在全盛时期,鹤壁窑的面积约有84万平方米,呈现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盛况……”这位对鹤壁窑历史如数家珍的人,正是鹤壁窑陶瓷研学基地负责人张学昆。
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张学昆选择回到家乡鹤壁创业。怀着对本土陶瓷文化的深厚感情,他在陶瓷领域深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事业的发展,他也有了新的困惑:“在技术上我不断精进,但如何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喜爱陶瓷文化呢?”就在他为此发愁之际,秦现军的邀约为他打开了新思路:“何不创建一座集传习、传承、研学和展示于一体的科普基地?”
说干就干。从2023年起,张学昆在村里的支持下开始筹建鹤壁窑陶瓷研学基地,并于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去年10月试运营以来,已吸引众多学校的师生和社会团体慕名前来,截至目前接待人数已超过1万人次。”张学昆说。
张学昆介绍:“研学基地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陶瓷传习所,主要展示鹤壁窑的传统技艺、历史沿革与传承脉络;第二部分是传承基地,作为我们研发和制作瓷器的工作场所;第三部分是研学空间,供游客亲手体验陶瓷制作;第四部分是成品展馆,陈列了许多精美作品。”他还补充道:“最近我们还拓展了电商渠道,每周六、日都会进行线上销售。”
“场馆从建设到运营都离不开村民的支持。整个场馆由村民共同参与建造,日常维护和陶瓷烧制等工作也优先雇用本村村民。目前有12名固定员工,业务繁忙时还会额外招用更多村民。” 张学昆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整合现有资源,以非遗研学为引领,推动文旅融合与三产联动,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生态种植
无公害果园结出“甜蜜经济”
走进上峪村生态采摘园,园门处的几个大桶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发酵桶。”技术员耿先生介绍,“我们会将落果收集起来,加入酵素、红糖等进行发酵,制成生态有机肥。整个桃园坚决不使用化肥,病虫害防治也全部采用生物防治方式,真正实现绿色种植。”
“那是捕虫灯。”耿先生指向园中均匀分布的设施继续说,“它们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夜间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成虫,再通过高压电网或诱捕袋进行物理灭杀。”此外,园区中还悬挂了大量粘虫板,通过色彩诱捕原理,有效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等小型飞行害虫,构建起一道环保、安全的生态防护网。
桃园负责人王振新高兴地分享:“我们这30多亩桃园基本不愁销路,因为坚持无公害种植,特别受周边村民欢迎。经常有游客来体验采摘,不少中小超市也主动来订货,都说桃子一上架就卖空,顾客反馈说‘品质高,味道特别好’!”
除了桃园,上峪村还有百亩葡萄园。走进园内,一串串饱满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藤架,晶莹剔透、果香弥漫。“我们主要种植阳光玫瑰,目前货源充足、品质稳定。”葡萄园负责人笑着说,“胖东来超市已经多次前来抽样检测,正在积极推进采购合作!”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和设备出租的方式运营采摘园,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创收约15万元。”秦现军介绍,此外,村集体还成立了鹤壁印迹文化有限公司,整合了村内的光绘艺馆、鹤壁窑陶瓷研学基地等资源,重点开展研学业务。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0万元的收入。
“未来,上峪村将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企业化运营和板块联动,持续放大产业振兴乡村的带动效应,助力村民稳定增收,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秦现军说。(来源:鹤壁淇滨区委宣传部 作者魏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