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法治报》11月8日报道
法治,是营商环境最坚实的基石。
对企业而言,稳定公平的法治环境是安心经营、大胆创新的“定心丸”;对城市发展来说,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则是吸引投资、激发活力的“强磁场”。
近年来,安乡县人民法院勇立潮头,主动作为,以司法担当破解企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从诉讼服务的“提速升温”到矛盾化解的 “调和共赢”,再到执行工作的 “刚柔相济”,法院用系统性创新、精准化服务、实打实举措,将法治温度注入企业发展血脉,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书写了一幅“护商安企、法润沃土”的生动答卷。
01
打通 “堵点” 诉讼提速 服务升温
![]()
法院干警核查涉案企业资质。
“真没想到,5个案子,几个小时全部立上了!”11月的安乡,已有几分寒意,但某企业法务部工作人员王某的心中却暖意融融。
11月3日,因多家下游企业拖欠货款,王某所在公司集中起诉了5起案件。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王某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法院当即启动“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安排专人指导、专窗受理、优先审核,很快就完成了所有案件的立案审核。
“小窗口”折射“大服务”。近年来,安乡法院不断优化诉讼服务,以“减流程、减时限、减成本”的实际行动,让司法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此前,法院在工作中发现,企业和群众在诉讼中常常面临“不了解退费政策”“退费流程繁琐”等难题。尤其企业案件标的额较大,退费需在案件审结后再次提交材料、多次往返法院,耗时费力。
诉讼费退费,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企业的资金流转效率和最终的司法获得感。安乡法院迅速响应,设立“诉讼费退费专岗”,优化退费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退费申请能够快速办结,提高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
服务企业,效率是“硬道理”,温度则是“软实力”。安乡法院不仅“请进来”,更主动“走出去”。
8月30日,安乡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庆全一行走进了湖南优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王院长,我们最近正为用工风险头疼,您给支支招?”“遇到劳务纠纷,我们该怎么处理才最规范?”在随后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代表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没有空泛的套话,王庆全一边仔细记录,一边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解答:“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关键环节,一定要明确岗位、薪酬和考核标准……遇到纠纷,首先要注意固定证据,法院诉前调解机制可以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很多问题。”
走访结束时,王庆全还将一本精心编印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50条》普法宣传册交到企业负责人手中。
“法院走访,从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喊‘口号助企’。”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是真来解决问题,提供专业咨询,暖心做实服务,为我们营造了实实在在的‘热环境’。”
这样的场景在安乡已成常态。多年来,安乡法院持续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等护企暖企活动,选派32名业务骨干法官“一对一”对接辖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定期上门“把脉问诊”,精准开出“司法良方”。
今年以来,安乡法院共召开企业家座谈会5次,举办法律讲座2次,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提出涉企司法建议3条次,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02
破解 “难点” 以调促和 助企双赢
![]()
法院开设涉企绿色通道办理立案速裁。
“账户解冻了,企业终于能正常运转了,谢谢法院给了我们继续发展的机会!”日前,B公司负责人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后,长舒了一口气,紧锁数月的眉头终于舒展开。
时间回到数月前,A公司因B公司拖欠混凝土货款,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并申请了诉中财产保全。很快,法院依法冻结了B公司的基本账户及多个普通账户。
得知消息后,B公司负责人急得团团转:“账户被冻,公司没法运转,原材料进不来,工人工资也没法发,再这样下去企业就得停工!”
A公司需要保障债权,情有可原。但若对B公司“一冻了之”,无异于判其“死刑”,可能导致员工失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两败俱伤”。
如何破局?承办法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保全+反担保+调解”的三步走方案。
他首先与B公司沟通:“如果你们能提供等值的房产或其他资产作为反担保,我们可以依法解除对你们基本账户的冻结。”
随后,法官又找到A公司负责人,耐心释明:“我们理解您收回货款的急切心情。但如果B公司因此倒闭,您的债权可能更难实现。现在用反担保置换冻结,既保障了您的权益,也给了对方喘息之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一个分期付款的方案,如何?”
在法官多次“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下,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缓和,核心争议点也得以厘清。
最终,两家企业握手言和,达成分期支付货款的调解协议。一场潜在的“双输”官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双赢”局面。
该案也是安乡法院精耕涉企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乡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动解纷阵地前移,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等力量参与调解,并与县工商联等部门携手,共同构建“法院+N”多元解纷大格局,形成了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该院已先行调解涉企纠纷269件,将大量矛盾化于未诉,解于萌芽。
03
攻坚“痛点” 善意执行 呵护未来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是法律权威的最终体现,也是检验司法智慧与担当的试金石。
当被执行企业名下“查无财产”时,是简单地出具“执行不能”的结论,还是另辟蹊径?在某钢构彩瓦厂与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安乡法院的执行干警就遇到了这样的僵局。
传统查控手段显示,被执行公司名下已无财产可供执行。难道就这么算了?安乡县法院执行干警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坚持“靶向施策”,运用“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进行多轮深度挖掘和精细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敏锐地发现,该公司两名股东存在认缴出资却未按照法律规定实际缴纳出资的情况。法院依法裁定,追加该两名股东为被执行人,要求其在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最终,其中一名股东履行了全部还款义务,案件圆满执结。
该案不仅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司法权威不容挑战,守法诚信才是正道。
安乡法院的执行工作,不止于“刚”,更注重“柔”。在涉企执行案件中,安乡法院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执行和解”与“信用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在实现债权人权益与保障企业生存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在一起12名员工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中,执行干警冻结了被执行人C公司的银行账户后,C公司主动联系法院,道出苦衷:“被冻结的账户是‘保交楼’的资金监管账户,因手续仍在办理中才被系统显示为可冻结,公司暂时周转出现问题,并非恶意欠薪。 ”
执行干警立即前往住建局、银行核实情况。考虑到案件既关涉民生,也关系企业发展,执行干警没有简单扣划,而是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员工同意宽限时日,C公司承诺账户解冻后一周内付清所有欠款。
一周后,C公司如约履行。法院也及时启动信用修复机制,解除所有强制措施,助其“轻装上阵”。
“从‘实现单个债权’到‘保障整体发展’,安乡法院通过‘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一套刚柔并济、进退有度的‘组合拳’,构建了一个富有韧性的执行体系。”在县人大代表、县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宇锋看来,“安乡法院这种致力于‘寻求最优解’的执行智慧,不仅兑现了裁判文书上的‘真金白银’,更呵护了企业发展的‘未来’。”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王庆全表示,“未来,安乡法院将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与专业水平,以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湖南法治报
作者:曾雨田、顾关、张俐
编辑:夭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