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几位岛城摄影爱好者在莱西湖捕捉到动人一幕:近百只白天鹅舒展双翼,在湖面嬉水起舞。这是青岛早报记者关注莱西湖“天鹅军团”以来,天鹅数量最多的一次。从4年前的“一家三口”,到如今近百只的庞大种群;从冬季南飞途中的暂歇,到春季北归时也在莱西湖长时间驻留,这群白天鹅用逐年增加的数量见证着青岛湖河生态的持续向好。
近百只天鹅飞“莱”度假
初冬的晨雾带着几分朦胧的诗意,温柔地笼罩着莱西湖。湖面如镜,尚未被晨光完全唤醒,只在朝阳初升时,被染上一层鎏金般的暖意,粼粼波光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像是撒了满湖的碎金。湖畔的寂静被一阵悠长而婉转的鸣叫声划破。循着声响望去,一群洁白如雪的身影出现在天空中,模糊的轮廓渐渐变得清晰,宛如从天而降的使者,带着纯净的气息降临湖面。
![]()
它们舒展着宽大的羽翼,姿态优雅,缓缓降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修长的脖颈微微弯曲,宛如身着白裙的舞者,在晨雾与晨光交织的舞台上演绎着最动人的篇章。随着阳光逐渐驱散薄雾,洒落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一只只白天鹅更显洁白无瑕。它们或结伴嬉戏,尾羽轻扫水面;或独自游弋,身影倒映水中。
“快看,今年的天鹅比往年多了不少!”莱西市民于考臣的声音里难掩欣喜。作为一名资深摄影爱好者,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拍鸟高手,每年冬季跟踪记录飞抵莱西的白天鹅,早已成为他不变的约定。近日,他提前来到湖畔守候,终于在昨天清晨等到了这群心心念念的白色精灵。据当地摄影家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共有近百只白天鹅选择在莱西湖栖息越冬。它们的到来,为冬日的莱西湖增添了无限生机,成为一道治愈人心的动人风景线。
距离湖岸几百米远的一片水域中,成片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青黄相间的苇穗沙沙作响,为这幅自然画卷添了几分灵动。天鹅们在此栖息,各得其乐:有的低头在水中觅食,有的用长喙梳理着洁白的羽毛,还有的相互追逐嬉戏,翅膀拍打间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更令人心生暖意的是,几只成年大天鹅的身旁跟着几只灰褐色的小天鹅,它们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缓缓游动,时而好奇地探头张望,时而学习觅食,温馨和睦的画面格外动人。
待到夕阳西下,余晖为莱西湖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纱衣,湖面波光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天鹅们聚集在湖心,发出一声声悠扬的鸣叫,那声音此起彼伏,像是在交流一天的收获,又像是在诉说着彼此的心事。
“这几天我天天扛着长焦相机在湖畔转悠,就盼着能捕捉到它们最美的瞬间。”于考臣笑着说。昨天,当他正用长焦镜头搜寻时,突然发现一群白天鹅从远处缓缓游来,它们的身影在平静的湖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波纹。他立刻屏住呼吸,调整参数,按下快门,将这一组灵动鲜活的画面永远定格。而这份珍贵的记录,背后是当地市民默契的约定——为了不惊扰天鹅正常觅食与栖息,大家不约而同地保持着距离,说话轻声细语,不随意投喂,用无声的行动为白天鹅们撑起了一片安全自在的越冬天地。
天鹅从3只增加到近百只
“这些天鹅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莱西市民王春富说,清晨和傍晚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中午则多在湖心岛附近休息。它们很聪明,已经摸清了游客的行为规律,会在安全距离内活动。记者了解到,今年来到莱西湖的白天鹅数量已有近百只,刷新了纪录。就在4年前,这里仅能观测到3只天鹅,停留的时间也很短。
![]()
一群白天鹅在莱西湖上游弋。于考臣 摄
白天鹅数量的持续增长并非偶然,而是莱西湖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体现。记者了解到,天鹅被称为“生态试纸”,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非常挑剔,水质、食物安全性和人类干扰程度……任何一个因素不达标,它们都不会停留。
这一转变背后是莱西市持续多年的生态治理努力。据了解,近年来莱西湖流域实施了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关闭周边排污企业,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入湖水质,恢复湖岸带植被,划定生态红线禁止开发。与此同时,还在湖中种植了苦草、眼子菜等水生植物,这些都是天鹅喜爱的食物。为了更好保护白天鹅在此越冬停留,还划定了一定范围的核心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为天鹅和其他候鸟提供安静的栖息环境。
除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气候变暖也是天鹅数量增多的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岛冬季气温偏暖,使得一些原本会南迁更远的天鹅选择在莱西湖这样的中部地区越冬。因为天鹅的迁徙本能会根据气候条件调整,如果冬季不够寒冷,它们可能会缩短迁徙距离。
“2021年第一次拍到白天鹅,只有3只;2022年增加到30多只;2023年冬天最多时达到36只;去年飞来60多只,今年近百只……”为了捕捉天鹅群飞的壮观场景,莱西几位喜欢拍鸟的摄影家连续蹲守湖畔,记录着白天鹅的各种姿态。
粼粼碧波间,近百只白天鹅舒展着洁白的羽翼,或低空盘旋划出优美弧线,或轻划红掌漾起层层涟漪,或低头觅食于浅滩草丛,如雪莲绽放、似仙子凌波,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鹅湖”实景画卷。据介绍,这是莱西湖近年来迎来的规模最大的白天鹅种群,从几年前的“一家三口”偶然造访,到如今近百只集群栖息,这群“生态哨兵”的逐年增多,正是莱西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生态治理恢复近千亩湿地
莱西湖作为大沽河上游的重要水利枢纽,总库容达4.02亿立方米,是莱西市的“大水缸”和生态屏障。近年来,莱西市持续推进莱西湖及大沽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实施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水质净化等一系列举措,让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通过生态护岸改造、水生植物种植等方式,恢复了近千亩湿地,原来干涸的滩涂变成了水草丰美的浅湾,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莱西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莱西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中的鱼虾、螺类等水生生物数量大幅增加,恰好满足了白天鹅的觅食需求。
除了硬件环境的改善,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也为天鹅栖息提供了保障。莱西市林业部门在莱西湖周边设立了多个鸟类保护监测点,安排专人定期巡查,严厉打击非法捕猎、惊扰鸟类等行为。现在市民看到天鹅都会主动保持距离,摄影爱好者也会遵守“静音拍摄”原则,不会打扰到它们。这种人与鸟的相互尊重,让白天鹅越来越信任这个“第二家园”,停留时间也从最初的几天延长到现在的数月。
据统计,目前已有大雁、白鹭、灰鹤、白琵鹭等24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不乏大鵟等世界濒危物种。从单一物种的增加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说明莱西湖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具备了支撑多种珍稀鸟类生存的能力。
/ 新闻幕后 /
优雅访客记忆力超群
记者了解到,白天鹅学名大天鹅,是体型出众的大型游禽,体长可达1.5米,翼展宽至2.4米,堪称鸟类中的“巨人”。它们通体覆雪般洁白,仅喙部呈黑色,喙基延伸至鼻孔下方的大片黄色区域,是区分大天鹅与小天鹅的关键标识。不同于多数鸟类,大天鹅的颈椎多有23—25节,这份“骨骼优势”让它们的脖颈格外灵活:既能探入近一米深的水中取食,也能优雅弯折成优美的S形。
大天鹅奉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大多终身相伴、不离不弃。市民常能见到它们形影不离的身影,一方低头觅食时,另一方便警觉守望,堪称鸟类中的“模范夫妻”。它们的沟通方式同样精巧,不仅以鸣叫声传递信息,更善用身体语言流露情绪——遇有威胁时,会展翼伸颈发出警示;心绪平和时,则将头颈埋进背羽中安然休憩。最令人称奇的是其惊人的记忆力,能精准记住安全的迁徙路线与优质栖息地。一旦某地环境改善,它们便会年复一年重返,甚至携来更多同伴,这也正是莱西湖白天鹅数量连年数倍增长的核心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