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珲春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师李和春在敬信镇金塘村附近的稻田地中,捕捉到震撼人心的一幕:成千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集结觅食,群雁起落间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
![]()
作为西伯利亚南迁越冬候鸟进入中国的“第一站”,珲春敬信湿地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五星级休憩站”。每年10月底起,白额雁便陆续抵达这里歇脚补给,今年秋季苞米、水稻收割后,田间留存的粮食为迁徙雁群提供了充足食物来源,吸引大批雁群在此集结。镜头中,白额雁或低头啄食、或展翅盘旋,时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列演练飞行,悦耳的叫声回荡在田野上空。
![]()
![]()
据了解,白额雁是典型的迁徙候鸟,每年8月末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繁殖地启程南迁,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大批抵达我国,次年3月再从南方越冬地北返,4月左右经敬信湿地补给后返回繁殖地。它们将在敬信湿地停留至积雪覆盖食物后继续南迁,最长栖息期可达1个多月。
![]()
![]()
近年来,珲春市通过湿地修复、成立流动候鸟保护室、组建村屯护鸟队、构建“人巡+车巡+高空云台”立体防护网等措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资源,让敬信湿地成为越来越多候鸟的迁徙首选,每年迁徙季在此停歇的大雁等候鸟数量可达数十万只。
![]()
![]()
“能拍到这么大规模的白额雁群,既幸运又激动。”李和春表示,希望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一生态盛景,让更多人关注珲春的生态保护成果,共同守护候鸟的迁徙家园。目前,敬信湿地已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期,未来一个月内,还将有更多雁类、鹭类等候鸟在此停歇,上演“万鸟齐飞”的自然奇观。
作者:吴茗 通讯员 李和春/摄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