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凯拉·达马托以在波士顿半马比赛中
11月9日,41岁的凯拉·达马托(
Keira D'Amato)以1:11:18获得波士顿半马第十名,她正在为12月7日的瓦伦西亚马拉松进行最后的备战。
凯拉·达马托出生于1984年10月21日。就读于美利坚大学期间,她是NCAA越野赛的顶尖好手,大学毕业后试图转为职业,但成绩平平。因为伤病及婚姻,达马托在结束2008赛季后一度远离田径运动,从事着一份房产经纪的工作,直至2017年秋季才重返赛场——此时,她接近33岁,生了两个孩子。
今年,达马托推出自传《Don't Call It a Comeback(不要称之为回归) 》,讲述自己仍在继续的旅程。
![]()
凯拉·达马托自传
《纽约时报》作者斯科特·卡乔拉(
Scott Cacciola)在达马托夏训期间对其进行了报道。「哎呦好慢」编译如下——
当凯拉·达马托在一工作日的清晨抵达杨百翰大学田径场时,她已经在犹他州普罗沃宁静的街道上跑过八英里了。太阳正从瓦萨奇山脉升起,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好消息:气温很快就会攀升至32℃,达马托的训练将变得更加艰难。
达马托发自内心地感到兴奋。“你们可真是赶上了个好日子!”她一边喝着瓶装水,一边对几位来访者说道。
在10月迎来41岁生日的达马托堪称一个现象级人物:她在大学毕业后曾短暂转为职业,却因伤不得不在2008年远离田径运动;大约八年后,她重新穿上跑鞋,以“业余跑者”自居,对自己的未来不抱任何幻想。她只是单纯想找回奔跑的乐趣。
但接下来的故事足够疯狂:达马托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运动员之一。
她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担任房地产经纪人并抚养两个孩子。2022年1月,达马托以2:19:12赢得休斯顿马拉松冠军,刷新了蒂娜·卡斯特(
Deena Kastor)2006年在伦敦创下的2:19:36的美国纪录(这一纪录同年10月被艾米丽·希森
Emily Sisson)在芝加哥提升至2:18:29);2023年7月,达马托以1:06:39赢得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半马冠军,刷新了艾米丽·希森同年1月在休斯顿创下的1:06:52的美国纪录(这一纪录在今年1月被尼·凯拉蒂·弗雷兹吉
Weini Kelati Frezghi) 在休斯顿提升到了1:06:09)。
![]()
![]()
达马托在2022年和2023年相继创下美国女子马拉松和半马纪录,现均位居美国历史第二位
达马托在今年与伊芙琳·斯宾塞(
Evelyn Spence)合作,推出名为《Don't Call It a Comeback(不要称之为回归) 》的回忆录,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当我停止追逐个人最好成绩,开始追寻幸福时发生了什么”,详细讲述了自己非传统的成长之路。种种迹象表明,她的决心似乎比以往更为坚定。
达马托一家在去年搬到了犹他州帕克城,此举只为方便她加入由参加过汉城、巴塞罗那两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埃德·艾斯通(
Ed Eyestone)执教的高水平训练团队。今年早些时候,达马托售出了两套房产——“我实在闲不下来。”她解释道——但随后便请了长假,想要看看跑步究竟会将自己引向何方。这项运动早已带她抵达了超乎想象的远方。
“我想要探索跑步的一切可能性,看看这项运动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精彩。”
完成八英里热身后,达马托与几名队友在杨百翰大学田径场汇合,开始了晨间训练的核心内容:一英里重复跑,每组之间会有短暂的恢复时间。艾斯通教练将之称为“索命一英里(fatigue miles)”。当达马托在五分钟以内轻松完成第一组后,教练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还能感觉到那八英里吗?”
达马托点了点头。
“这正是训练的精髓所在。我们累了,然后跑得更快了。”艾斯通解释道。

达马托在杨百翰大学训练中
寻找快乐
九年前,达马托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六周后,体重超标20多公斤。当时她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尝试慢跑3分钟。结果只坚持了90秒就哭了。
达马托没有放弃,她开始将每日慢跑当作从婚姻和育儿责任中抽身的短暂调剂。这是专属于自己的时光。她报名参加了本地的5公里赛事,以25分稍多的成绩冲过终点时,她欣喜若狂。
那时的达马托,从未设想过自己会成为超越业余跑者的存在。但她一直在坚持奔跑,也一直在进步,配速逐步提升。2017年11月,在以2:47:00获得里士满马拉松获得第四名后,她恍然意识到自己或许能创造更多可能——这场非合规赛事也是她的首马。
![]()
2017年,达马托在里士满完成首马
创造美国纪录的旅程绝非一帆风顺。达马托经历了伤病与挫折的考验,但她始终恪守让跑步保持“愉悦”的承诺,通过设定小目标带来大的改变。奖励机制也同样重要:每完成一次长距离,她都会奖励自己一杯根汁啤酒。
在41岁这个许多运动员已经退役的年龄,达马托仍是Nike的签约运动员。她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比赛——周日的波士顿半马是达马托今年的第四场比赛:4月,她以2:35:57完成波士顿马拉松;7月底,她以32:19.40的个人第四好成绩获得美国锦标赛10000米第七名;9月中旬,她在哥本哈根半马跑出1:09:07的个人第三好成绩。她还将参加12月7日的瓦伦西亚马拉松。
![]()
达马托在7月底参加了美国田径锦标赛10000米的比赛
达马托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例如,她想夺回现在已经易主的美国纪录。
“谁知道我能不能做到呢?”她在夏天这样说道。
现年64岁的艾斯通教练回忆自己在30多岁时也曾面临运动生涯的终结。虽然当时他仍是职业选手,却发现自己逐渐失去了动力。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早就让身体不堪重负,而他的内心也已倾向于转型教练。
对达马托而言,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她在成年后曾远离赛场很长一段时间,反而幸运地规避了这项运动带来的某些消耗性损伤。正如艾斯通教练所说:“关键不在年龄,而在跑量。”
达马托用1986年的美国经典喜剧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中的场景来描述自己的现状:片中的角色试图通过倒车来减少父亲法拉利跑车的里程表读数——而达马托的“倒车计谋”真的奏效了。
2017年重返赛场时,达马托已经拥有了与跑步无关的成熟事业,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换句话说,她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让自己感到满足,而不需要通过登上马拉松或路跑赛事的领奖台来实现。
“这正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拿到了一张外卡——因为我无所畏惧。”她坦言。“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不计输赢。和这样带着点儿疯狂的跑者同场竞技有很大风险,对吧?其他选手总会用‘她究竟会怎么做’的眼神来打量我。”
![]()
![]()
2022年和2023年,达马托接连参加了尤金和布达佩斯世锦赛的马拉松比赛,分别排在第8和第17名
乐于助人
在夏季完成场地赛训练,参加了美国锦标赛10000米的比赛后,达马托和队友们齐聚杨百翰大学的体能训练室。她径直走向因“冰爽至极、无可挑剔”而被自己誉为“全球最佳”的饮水机,将一枚顶针大小的宠物雕像送给了“专门收集精巧小摆件”的体能教练布拉登·戈伊马拉克(
Braden Goimarac),随后双肩发力,开始和负重雪橇较劲。
任何接触过达马托的人都会很快意识到她的能量值有多高——她像是搭乘了一架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加了咖啡因的飞机。26岁的艾米丽·文特斯(
Emily Venters)正在备战首马,她觉得达马托既是导师,也是励志演说家。
“有些高强度训练的时候,我会哭着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跑马拉松。”文特斯说道。“而她总会鼓励我:你可以做到,你能克服困难,这种感受正是突破的前兆。”
在享用了“简直是人间美味”的巴西莓(açaí,原产于 巴西 的紫色圆形小果实,生长在 棕榈树 上,因富含 抗氧化剂 被宣传为“超级食物”)后,达马托按时来到杰克·卡卢乔(
Jake Carluccio)身边——这位专为运动员服务的按摩治疗师每周为她进行调理。卡卢乔照例询问本次需要重点调理的部位。
![]()
![]()
高强度的训练后,达马托要接受深度按摩
“呃,全身都要。”她说着准备迎接一小时的痛苦治疗。“我能完成所有的跑步训练,最后却在这里被彻底打败。”
卡卢乔将手肘抵住达马托的臀肌,开始发力。
“Oh, nooo.”她呻吟着。“Oh, mannn.”
达马托深知这种疼痛的必要性。她周跑量通常在100英里以上,经过卡卢乔的理疗,她会焕然一新地驱车45英里返回帕克城的家里,准备接孩子们放学。十岁的儿子Thomas和九岁的女儿Quin对母亲的自传最大的兴趣在于:书里提到了他们。
“我可太出名了!”Quin说。
![]()
![]()
达马托的女儿Quin和儿子Thomas
达马托与自传作者斯宾塞在2022年开始合作时,两人都没想过这本书该如何结尾。彼时,达马托内心的结局是:自己在2024年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中位列前三,代表美国队出征巴黎奥运会。
事与愿违。去年2月初在亚特兰大进行的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上,达马托在16英里前后眼前发黑,因出现早期中暑症状被迫退出了比赛。
达马托在书中融入了许多从自身经历中汲取的人生教训——关于拥抱机遇、庆祝小胜、接纳失败。真实人生总是充满未竟之事,而这个道理在达马托身上得到了更深刻的印证:就在完成书稿几个月后,她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我不认为有谁的人生道路会是完美或一帆风顺的,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或许我领悟到了一些能帮助他人的独特心得。”达马托表示。
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时常有女性在赛事现场向她致意,说因为她的榜样力量而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梦想。
“我已经抵达了从未奢望过的高度,所以,不妨看看我究竟能走多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