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聊个让人后背发凉的事儿 —— 现在有人卖房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倒贴几十万,甚至要再贷一笔款才能把房子出手!你没听错,不是段子,是正在发生的真事儿。
先给大伙儿扒几个最近的真实案例。一线城市有位业主 2019 年花 400 万买了套小两居,掏空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的钱凑首付,每月还 1 万 4 房贷。今年家里顶梁柱被裁员,自己做的外贸生意也黄了,实在扛不住想卖房,中介一算:现在这房子顶多卖 220 万,可欠银行的房贷尾款还有 230 万。这意味着卖完房不仅一分钱落不着,还得倒贴 10 万才能清债。还有三线城市的小两口更无奈,2021 年买的婚房现在只能卖 80 万,房贷尾款却剩 90 万,最后没办法,只能再向银行贷 20 万才把房子卖掉,前后亏了近 60 万。
这种 “卖房款不够还房贷,得借钱补差额” 的情况,最近越来越多,行话叫 “房贷价值倒挂”,说白了就是房子成了 “负资产”—— 你欠银行的钱,比房子本身还值钱。就像大伙儿常听说的,300 万买的房跌到 150 万,贷款还剩 200 万,想卖房就得自己掏 50 万填窟窿。别以为这是极端情况,看数据就知道有多普遍:广州白云区的二手房 11 月同比跌了 6.13%,番禺跌了 4.35%,连核心区天河都跌了 1.38%,这背后藏着多少家庭的无奈?
为啥好端端的房子,会变成 “卖不起” 的烫手山芋?我给大伙儿拆透了,根本不是 “运气差” 那么简单:
第一,咱们普通人买房时,早就被杠杆架到了悬崖边。前面说的一线城市业主,买房时积蓄加父母的钱还不够,得借遍亲友才凑够首付;三线小两口刚工作就背上百万房贷,月供占了工资三分之二。以前总说 “买房是刚需”,可这刚需是被 “凑首付、扛月供” 的压力硬撑起来的。相当于先把全家人的钱包榨干,再把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抵押给银行,一旦中间出点岔子,立马就绷不住。
第二,收入的 “雷” 比房价的 “坑” 更致命。仔细看这些案例,没有一个是单纯因为房价跌就卖房的。一线城市那位业主,是家里顶梁柱被裁员、自己外贸生意下滑,每月 1 万 4 的房贷得靠家人每天跑 15 小时外卖才够;还有位开饭店的老板,亏光了十年积蓄,房子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结果卖了还得倒贴 20 万。说白了,房贷这根绳子,是被收入下滑给扯断的。这几年大伙儿都有体会,工资不涨、工作不稳,可房贷一分不能少,这不就是逼着人走到 “贷款卖房” 的绝路吗?
第三,市场早就供大于求,只是咱们后知后觉。广州周边的新房、二手房价格几乎没涨,有的地方甚至跌成 “白菜价”,为啥?房子盖多了,想买的人却少了。以前炒房的人把房价抬上去,刚需只能咬牙接盘,现在炒房的跑了,刚需要么没能力买,要么不敢买,房子砸手里不说,还得天天交物业费、还房贷,成了甩不掉的包袱。更坑的是老房贷利率还高,现在新房贷都降到 3% 出头了,老业主还背着 5% 以上的利率,等于雪上加霜。
这事儿的影响,可比 “有人亏钱” 严重多了,简直是连锁反应:
对普通家庭来说,是 “一代人的积蓄被清零”。一线城市那位业主卖完房不仅没剩钱,还可能欠着外债;开饭店的老板十年打拼,最后就剩个 “卖房倒贴 20 万” 的结局。更可怕的是 “借新贷还旧债” 的恶性循环,有的业主为了卖房贷了 20 万,以后还得还这笔钱,等于债务没断,只是换了个名头。有的家庭甚至因为凑不出差额,交易黄了,最后只能等着银行法拍,到时候亏得更多,征信还留污点。
对楼市来说,是 “越跌越卖,越卖越跌” 的死循环。中介朋友说,现在好多房子挂半年都卖不出去,就算有人想买,卖家也得先借钱解押,可谁还敢轻易借钱?结果就是 “想买的买不起,想卖的卖不掉”。更要命的是,这会彻底打破 “买房稳赚” 的神话,以前大家砸锅卖铁也要买房,现在看身边人卖房倒贴,谁还敢轻易上车?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往大了说,这是整个社会对 “资产” 的认知崩塌。以前房子是 “硬通货”,是养老、育儿的保障,现在成了 “负资产” 的代名词。有小两口为卖房吵架,一方觉得 “会涨回来”,另一方觉得 “越等亏越多”,这种分歧背后,是大家对未来的迷茫。当房子不再让人安心,而是让人焦虑,整个社会的消费和信心都会受影响 —— 毕竟手里攥着 “负资产”,谁还敢花钱?
今天我不想劝大伙儿 “该买还是该卖”,就想说说心里话:这事儿最扎心的地方,是普通人被时代浪潮推着走,却要自己承担所有代价。
有人说这些业主是 “贪心”“炒房活该”,可你看那些为了孩子有个家买房的人,那些为了结婚刚需上车的小两口,他们不是炒房客,是被 “买房才是人生赢家” 的观念绑架的普通人。2019、2021 年那阵子,谁不说买房是 “正确选择”?亲戚朋友催,中介劝,连政策都在鼓励,现在房子跌了,就把锅甩给业主 “没眼光”,这不公平。
更本质的问题是,我们把房子看得太重了。它本应该是住的地方,却被当成了投资品、身份象征、养老保障,最后把全家人的命运都绑在上面。当房价涨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是 “人生赢家”;可一旦跌了,才发现这 “赢家” 的帽子下面,是一身债务。还有人说 “银行该兜底”“政策该救市”,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根本。有些业主的问题不是房价多跌了 10 万,是没了能还房贷的收入;开饭店老板的困境不是房子卖便宜了,是投资失败后没了退路。就算房价涨回去一点,只要收入不稳、杠杆还在,下次遇到风波还是会崩。
最后想跟大伙儿说:最近总刷到 “贷款卖房” 的新闻,有人觉得是奇观,有人觉得是警示,我觉得这是 “清醒剂”。它让我们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涨的,也没有什么资产能包治百病。那些为了买房掏空积蓄、背上巨债的日子,或许早该结束了。房子从来不是人生的标准答案,能扛住风浪的收入、健康的家庭、踏实的生活,才是美好。希望咱们都能看懂这背后的真相,别再被 “买房神话” 绑架,也别为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 —— 毕竟在时代面前,我们都可能是下一个面临这种困境的人,也可能是下一个看懂真相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