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这一轮的机会,和以往都不一样》
前天我讲这一轮的机会时,有个读者看了第五部分里面我分享的十七条十多年前的交易日记。
他就很好奇,他留言问我,他自己也做投资,但是他不明白,为啥他日常中就总结不出来那么多的技巧?
甚至他都已经颇有经验了,都还没有我十几年前,作为一个新人时,刚上手时,那么能抓住各种关键点。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一个笑话,一个几乎忽悠了我的热搜。
此前我看到一条热搜,说是经考证,康熙实际上是洪承畴与大玉儿的孩子。
这个标题是非常扯的,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时间轴对不上。
历史上有过皇太极招降洪承畴不成,大玉儿出马,结果就成了的传说。
那也对不上呀,康熙都是孙子辈的事儿了,顺治才是1638年出生,洪承畴是1641年投降的。
如果真是那天晚上的事儿,总不能康熙只比顺治小3岁吧。
那这儿子顺治也没法认啊。
但我看着看着,就看下去了,这个作者是这么说的。
他说,经过他的考证,打那晚后,大玉儿和洪承畴就相爱了,多年以后,1654年的时候,身为太后,41岁的孝庄,又一次怀了,怀的是洪承畴的。
几年后呢,正巧康熙出天花,没治过来,孝庄就把她的私生子,狸猫换太子,换成康熙,说是这孩子扛过来了。
这事儿就这么一个过程。
你光这么讲,就太悬乎了,这个作者好去写小说,就像昔日有个脑洞,说是真正的汉献帝已经逃出许都,他就是日后的诸葛亮。
而留在许都的汉献帝,是假冒的。
你去看,真有这么个小说的,还很流行,包括后来假汉献帝怎么作为丞相,一次次的北伐。
我本来以为,这个讲大玉儿和洪承畴段子的作者也是瞎掰的,他在开脑洞。
但是人家最后贴出了画像,康熙的画像,顺治的画像,洪承畴的画像。
让你自己选,你相信谁。
我一看,就有点懵,你还别说,单从画像上,康熙神似洪承畴,和顺治一点都不像。
可我后来转念一想,不对呀,这就是个刻意的误导。
该作者故意搬出老年康熙,老年洪承畴,青年顺治,那康熙当然像洪承畴。
总是俩老头更相似嘛。
正想一笑了之,结果,人家作者又搬出了DNA序列,说是经过验证,康熙如何如何是洪承畴的后裔云云。
这下,我也被绕晕了。
我心想,一直以为郭德纲嘴里的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是开玩笑的相声段子。
没成想,还真被人考证出来,妥妥的戴在了皇太极头顶上。
没过多久,有正儿八经的历史专家出来辟谣了。
说这就是子虚乌有,胡说八道,专家验证过雍正的弟弟的后裔的DNA序列,和努尔哈赤,是一脉相承。
好,到此为止,谣言结束。
咱们来看这件事,这个作者,这个编造谣言的,他绝对是个历史发烧友。
如果他没有兴趣,你让他编排古人,他也编排不出来这么有鼻子有眼。
你让我去想,我打破脑袋也不敢往这儿想,我顶多琢磨琢磨大玉儿和小叔子是不是真的有事儿,就结束了。
什么真假康熙,什么画像对比,什么DNA,一个比一个脑洞大。
这哥们如果去写小说,写穿越历史小说,大概率能火,因为他这个编排,丝丝入扣,这个脑洞,令人震惊。
否则我也不会耐着性子,从头看到尾。
看懂这点事儿,把它挪到任何领域里,你想一想,你做的这件事,到底是为了糊口,还是真的沉迷?
16年前,我还在企业里做软件架构师的时候,我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同样一批新晋的码农,有些人是因为做码农给钱多,有些人是真喜欢。
你看他们的日常就能看出来。
有些人看到一个新工具,头疼,这个怎么用呀,烦死了。
看到一个新项目,这文档咋这么长,看不懂,烦死了。
调试代码,找一个BUG,定位了好几天都锁定不了,也不知道周报里该咋交代,烦死了。
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他们是真不喜欢编程。
无非看在钱的份上,无非这个行业给的还行,忍着吧,顶着压力,焦虑的编程。
还有一部分同事,他是真喜欢,那他就能够真投入。
16年前,我的同事们就不止一次的问过我,为什么我这么善于定位BUG?有没有什么工作技巧?
他们不明白,linux内核,那么天量的代码,我怎么就能找到问题在哪儿?
答案很简单,因为内核那么多的代码,它是在我脑子里在运行的,也思,夜也想,我开车的时候灵感来了,忽然想明白为什么网速上去会导致内核崩,那一瞬间,我的车撞上了公交车。
我日
说明我开车的时候,都是走神的,神儿去哪儿了?去你真的喜欢的东西上面了。
你看电视剧《树影迷宫》里面,那个公安大学的学霸,放弃进刑警队的机会,留在派出所,十几年如一日,为什么?
他就是非要把胡同里的那个连环杀手,给逮住。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我相信有些人,他工作只是来工作的,按照流程把审案程序走完,就完了。
他也想早点下班,对他来说,审案不是快乐,是工作压力,是上司的责难。
那么我们回到投资,是一样的呀。
投资没啥另类的,它跟码农,跟警察,跟写小说的,跟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
作为一个码农,你要想清楚,你喜欢的到底是程序呢?还是工资?
如果你特别厌恶程序,只喜欢工资,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码农,你能挣点死工资,能勉强着还没被淘汰,就很不错了。
回到前天,我讲这一轮机会时,你们看到的那些个交易日记里面的细节,不是一样的道理么?
你到底喜欢的是利润呢?还是投资本身呢?
如果你极度厌恶投资本身,你只是想赚点钱,甚至你只是想回本,那你就难免沦落为金融消费者。
16年前做架构师时,我不止一次听过某些码农抱怨。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卷,非要发明各种新的语言,新的工具,新的架构,非要各种优化,非要不断的抬高门槛,搞出新知识。
他们就想重复地,用入职第一年学的知识,熬三十年的资历,赚三十年的钱,怎么就不可以?
怎么就非得把那些不愿意继续学习的,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
我心想,这事儿你没法子去阻拦别人的,你以为人家是卷,是针对你?
不,人家的眼里,你是空气。
人家是热爱那件事本身,你让他不发明,不创造,他痛苦啊,他难受啊。
怀才就像怀孕,你见过哪个大肚婆能憋着不生下来的?
那金融不也一样么?总有热爱的,会不断的发明新技巧,甚至,从别的行业过来,跨界打劫,降维打击。
你想固步自封,安安静静的赚钱,昔日的小动物们哪个不想?
猪牛羊谁不想安安静静的生活?问题是,你拦得住那只猴子要进化么?
你不进化,你的命运,就由不得你了。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这一轮的机会,和以往都不一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