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头,当今圣上如何?"
那个穿着普通商人衣服的中年男子问道。
扬州街头,茶楼外的石阶上,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抬起头。
周围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这个问题太危险了,说错一个字就是杀头的罪。
老乞丐看了看面前这个陌生人,沉默了很久...
01
康熙二十三年,春末夏初。
京城里的梧桐叶子刚刚泛绿,皇宫深处已经开始筹备南巡的事宜。不过这次不同,不是那种浩浩荡荡的官方巡视,而是一次秘密的微服私访。
![]()
康熙换上了普通商人的衣服,粗布长衫,布鞋,腰间系着一根普通的麻绳。镜子里的人看起来就是个做生意的中年男子,没有半点皇帝的影子。
"万岁爷,这样会不会太危险?"魏东亭小心翼翼地问。
"有什么危险的,我又不是没出过宫。"康熙摆摆手,"再说了,你们几个不是会跟着吗?"
魏东亭点点头,却还是有些担心。皇帝微服出巡,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处处是风险。
三天后,一行人悄悄离开了京城。
马车在官道上颠簸了十几天,康熙看到了很多平时在宫里看不到的景象。有的村子里炊烟袅袅,孩子们在门前玩耍;有的地方却破败萧条,房屋倒塌,田地荒芜。
"这一路上看到的,和奏折里写的可不太一样啊。"康熙对魏东亭说。
魏东亭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是默默点头。
到了扬州城外,康熙让大部分人在客栈里等着,只带了魏东亭一个人进城。两个人穿着商人的衣服,混在人群里,谁也不会想到其中一个是当朝皇帝。
扬州不愧是江南的富庶之地。街道宽阔,商铺林立,来往的人群穿着光鲜,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几分富足的味道。康熙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看着两边的店铺和行人。
卖胭脂水粉的店里,几个年轻女子正在挑选货品,店主笑容满面地介绍着各种化妆品的好处。
"这胭脂是从苏州运来的,上好的货色,小姐们用了保证肌肤如玉。"
茶楼里传出说书先生的声音,讲的是《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几声喝彩。
"话说刘皇叔为请卧龙先生出山,不顾严寒,第三次来到隆中......"
康熙停下脚步,听了一会儿,觉得这说书先生讲得确实不错,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继续往前走,是一家卖糖人的小摊。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手艺精湛,能吹出各种形状的糖人。几个孩子围在摊子前,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晶莹剔透的糖人。
"大叔,这个多少钱?"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指着一个糖人问。
"两文钱一个。"老头笑着说。
小男孩摸摸口袋,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康熙看在眼里,走过去掏出几文钱递给老头。
"给这几个孩子一人买一个。"
老头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收下钱,给每个孩子都选了一个漂亮的糖人。孩子们高兴得蹦蹦跳跳,连声道谢。
"这位老板真是好人啊。"旁边有人说道。
康熙摆摆手,什么也没说,继续往前走。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康熙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景象。路边坐着一个老乞丐,衣服破破烂烂,头发花白,但是坐姿很端正,不像其他乞丐那样蜷缩着身子。
更奇怪的是,这个乞丐面前放着一个破碗,碗里却没有几个铜钱。按理说,在这么繁华的地段,乞丐的收入应该不会太差才对。
康熙走近了一些,发现这个老乞丐的眼神很特别,不是那种麻木或者绝望的眼神,而是一种很平静的神色,仿佛看透了什么似的。
"魏东亭,你看那个乞丐。"康熙小声对身边的人说。
魏东亭顺着康熙的目光看过去,"万岁爷想做什么?"
"过去看看。"
两个人走到老乞丐面前。康熙蹲下身子,从怀里掏出几个铜钱放进破碗里。
"老头,今天生意怎么样?"康熙随口问道。
![]()
老乞丐抬起头看了看康熙,"谢谢这位老板。生意嘛,有好有坏,今天算是不错的了。"
康熙觉得这个回答有些意思。一般的乞丐要么感谢涕零,要么继续伸手要钱,很少有人会这样平静地回答问题。
"老头,看你不像本地人。"
"确实不是,我是从北边来的。"老乞丐说,"家里遇到了灾荒,只好出来讨口饭吃。"
"北边哪里?"
"河南那边。"
康熙点点头,河南这几年确实不太平,旱灾水灾轮番来,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那你怎么跑到扬州来了?听说这里富庶,想讨口好饭?"
老乞丐笑了笑,"富庶是富庶,不过这跟我们这种人有什么关系呢?再富的地方,也有穷人。"
这话说得有道理。康熙看了看周围,确实,虽然街道繁华,商铺兴旺,但是像这个老乞丐一样的穷人也不少见。
"老头,你读过书吗?"康熙突然问道。
老乞丐愣了一下,"读过一点,不过都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那你觉得现在的日子怎么样?"
"什么日子?"
"就是现在这个世道,老百姓的日子。"
老乞丐沉默了一会儿,"老百姓的日子,从来都不容易。不过比起前些年打仗的时候,现在算是好多了。"
康熙又问:"那你觉得朝廷怎么样?"
"朝廷?"老乞丐看了看康熙,"朝廷的事情,我们这种人哪里懂得。"
"总会有些看法吧?"
老乞丐又是一阵沉默,"老板,你问这些做什么?"
"没什么,就是随便聊聊。"康熙说,"我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喜欢听听各地老百姓的想法。"
"原来如此。"老乞丐点点头,"那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朝廷嘛,远在天边,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倒是那些当官的,跟我们的关系更近一些。"
"怎么说?"
"皇帝坐在紫禁城里,我们一辈子也见不到一面。但是县太爷、知府大人这些人,他们的好坏,我们倒是能感受得到。"
康熙觉得这个老乞丐说话很有意思,不像一般的乞丐那样只会诉苦或者拍马屁。
"那你觉得那些当官的怎么样?"
"有好的,也有坏的。"老乞丐说,"好的官员,真心为老百姓做事,我们感激不尽。坏的官员,只知道搜刮民财,我们恨得牙痒痒。"
"那好官多还是坏官多?"
老乞丐苦笑一声,"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
康熙看出老乞丐有些顾虑,也不继续追问这个话题。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别的事情,主要是老乞丐讲他一路从河南到扬州的见闻。
听着听着,康熙发现这个老乞丐虽然衣衫褴褛,但是见识不浅,说话也很有条理,显然不是一般的农民出身。
![]()
02
"老头,你以前是做什么的?"康熙问。
"教书的。"老乞丐说,"在村里的私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后来闹灾荒,私塾开不下去了,我也就失业了。"
这就解释得通了。康熙心想,怪不得这个老乞丐说话有文化,原来是个读书人。
太阳渐渐西斜,街上的人流开始减少。康熙看了看天色,觉得该问那个一直想问的问题了。
他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什么闲杂人等在旁边偷听,然后压低声音问道:"老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觉得当今圣上如何?"
这个问题一出口,老乞丐的表情立刻变了。他看了看康熙,又看了看站在旁边的魏东亭,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周围本来还有几个路人在走动,听到这个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竖起耳朵想听听这个乞丐会怎么回答。
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说好了,可能被人当成拍马屁的;说不好,那就是大不敬,是要杀头的。
老乞丐沉默了很久,久得康熙都以为他不会回答了。
街上的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远处茶楼里传来说书先生的声音,还是在讲三国的故事。
几个围观的人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开始窃窃私语。
"这老头怎么不说话?"
"这种问题谁敢乱说啊。"
"说不定是个疯子,装聋作哑呢。"
康熙也有些紧张,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而是好奇这个看起来很有见识的老乞丐会给出什么样的回答。
老乞丐慢慢抬起头,看了看康熙,眼中的警惕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神色。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又停住了。
康熙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个关键的时刻。
乞丐缓缓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