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露是干嘛用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一所高中采购大量开塞露,被学生一抢而空,而且成为一种常态,那么这种学校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最近一期的《睡前消息》,马督工采访了衡水模式的一位老师,详细讲述了该模式下学生的管理作息,其中就提到了这一点。我们把整段采访中的核心要点提炼一下,通过这些细节,看看家长是如何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之间选择平衡的。
情况大概是这样:晚上10点半上床休息,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休息时间强制安静,不能有任何人学习或发出声音。上午5节课,再加一个早读;下午5节课,晚上还有3节课,一天一共14节课。
第三,国家现在实行高中周末强制双休,衡水这边不休息,但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发呆、相互聊天。
第四,学校规定午餐20分钟,早餐15分钟。这种情况下,学生肯定大部分都有肠胃问题,因为吃得快,对不对?学校会定期采购开塞露,但每次开塞露一到校就脱销,被抢完了。20分钟的午餐,减去来回路程6分钟,只有14分钟吃一顿饭,免不了有的人还要上厕所。
另外,在学生管理上,对于“刺头”学生的处理极为严厉,对不适应学校管理的学生,能劝回来就劝,劝不回来就清退。一般来说,极度不适应的学生占5%~10%。学生不能有任何学习自主性,所有学习计划必须严格遵守学校规定;老师和学生一样也要严格遵守校规,不然也会面临被清退的风险。学校实行扣分制度,扣到一定分数就要回家反省,甚至清退。上课喝水、转笔、低头等行为,若被巡查老师抓到,都要进行扣分处理。
最后一条,这里所有的学生85%以上都来自中产家庭,就是家里不差钱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跨越阶级。阶级滑落或者停留在原来的阶级,对于家长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说,这些家长才是这所学校衡水模式最大的底气和后盾,“很好”的模式。
看完这段采访,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首先,我不是有钱人,没有什么资产需要孩子继承,更不担心什么阶级滑落,因为我没有滑落的空间。关键是,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目前整个社会大概分成三层,从教育层面来讲:最上面的层面,是不需要参加高考,或者说不需要非得参加高考的,他们有选择权、有选择的能力;下面的层面,是早早就躺平了,每天劝自己、安慰自己,觉得“考上大学也要去送外卖,没意义”“不是读书那块料就不要折磨孩子了”“卷孩子不如卷自己”,等等,各种各样的想法;最主要的就是中间的,不高不低的,这一层卷得最猛、最凶。
至于说这种模式好还是不好,我想,它存在于社会中所代表的现象,已经远远不能用好和坏去评价了。存在即合理,我们要反思的是,它的存在折射出了什么样的教育问题,或者说社会问题。
至于里面的学生和家长,我们这些没有身处这个模式中的人,真的没有办法去评价。这些家长是花了大价钱、经过筛选才有资格进入这个模式的,并不是我们想进去就能进去的,别人可能还不要呢。
而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把上清华北大当成自己孩子人生目标的家长来说,肯定不能接受拿孩子的身心健康去交换这些东西,没有感觉,也没有兴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