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信宜市平塘镇马安村里,会发现许多新风景:黄墙竹篱的院落修葺一新,精致的老宅门前挂起民宿招牌,转角还不时飘来咖啡香气。
山道上车辆络绎不绝,竹林间游客裙袂飘飘。这片日渐热闹的山水里,正上演着一场“青春返场”——200多名青年回归家乡,用民宿、咖啡馆等新业态,为乡村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
马安村云栖咖啡馆一角。孔婉芬 摄
家乡巨变
离乡的兄弟俩回来了
秋日午后,阳光洒进修葺一新的庭院。36岁的马安村民宿主理人萧雄富刚打扫完客房,一楼厨房已传来准备“全竹宴”的切菜声。门前小菜园里蔬菜青翠,池中凼仔鱼悠然游弋……这些山泉滋养的本地食材,稍后就将从田间池中直达游客的餐桌。
![]()
萧雄富家的庭院。
在村里一片改造统一的房舍中,萧雄富家的房子格外热闹。一楼是他弟弟主理的餐馆,灶火正旺,准备着当晚游客预订的特色“全竹宴”;而原本闲置的二楼和三楼,则被精心改造,成了接待游客的民宿客房。
![]()
萧雄富与弟弟一起经营的餐馆+民宿。
“以前我在外面贩卖毛竹,我弟弟在广州做厨师,一年也见不了几面。”萧雄富说。转变始于家乡的巨变。信宜市将马安村定位为“高山度假旅游目的地”,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按照4A级景区标准推进开发。3万亩竹海被盘活,政府统一修路、改造农房外立面,将这里打造成了“黛瓦黄墙、竹影婆娑”的古村落。
![]()
马安竹海景区。资料图
路好了,景美了,游客来了。2023年兄弟俩看准时机,带着积蓄和手艺回到了家乡。
他们将老宅重新规划:弟弟主理餐饮,萧雄富负责民宿运营。去年,他们家的“民宿+餐饮”营收达60多万元,旅游旺季几乎天天满房。
![]()
马安村打造竹宴特色。
“生意挺好的,也不耽误我继续做毛竹生意。”萧雄富笑着说。如今他守着家门口的这片竹海,既继续做着老本行,又经营着民宿,在家门口,事业和生活都走上了更好的轨道。
能人返乡
好风景变好光景
在马安村,越来越多像萧雄富这样的青年回来了,甚至还吸引了新的“归乡人”。
沿着青石板路往村子高处走,邱立茂的民宿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坡地上。在珠三角打拼了十几年的他察觉到家乡的竹海云海,正是大湾区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去年,他回到村里,将自家老宅改造成了五间极简风格的客房。
![]()
邱立茂家门口的风景。
“都市人最渴望的,就是这份返璞归真。”深谙市场需求的邱立茂,用水磨石地面和原木家具打造出简约空间。民宿门口正对着连绵竹海,推门见绿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这份对自然之美的精准把握,让他的民宿迅速受到欢迎,来自大湾区甚至港澳的游客陆续前来,生意红火得让他在一年内就收回了成本,在家门口就端上了“金饭碗”。
![]()
邱立茂正在整理民宿布草。
看到他经营得风生水起,相邻的叔伯也动了心:“立茂,你看看我们家也想做民宿,成不成?”如今,他正帮着亲戚们规划设计方案。除了住宿,邱立茂还计划着开发竹编体验、自然研学等活动,让客人能留下来、住得久。
![]()
邱立茂计划将相邻叔伯家一起打造成民宿群。
在村子的另一头,来自广西的姑娘阿梅和本地小伙阿旺的农家乐也翻新了庭院。阿梅原是跟着演出团队来马安,却被这里的山水和人情留住,与阿旺相识相恋后,两人决定一起经营这份“家门口的事业”。
![]()
阿敏与阿旺一起经营的茶室,人气旺盛。
“这里很美,既能安稳生活,也能谋生。”小敏很能适应自己“新马安人”的身份,清晨为客人张罗地道的早餐,午后向游客推荐周边的玩法,夜晚则和丈夫盘算着明天的采买。这种充实而又有奔头的日子,让她真正感受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系统培育
政府为创业强支撑
这些返乡青年大多没有民宿运营经验,却能在一年内实现回本盈利。这背后,源于信宜市为当地旅游业搭建的全方位培育体系。
2023年12月,信宜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了一份《信宜市关于促进精品旅游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当地民宿规范化发展的“施工蓝图”。
![]()
马安村一角。资料图
“我们对民宿实行‘全生命周期’指导,从选址报建到开业运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马安竹海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唐仕敏介绍,这份涵盖装修、布草、服务等各环节的专门文件,让民宿从设计之初就走在规范化轨道上。
与此同时,信宜市文广旅体局还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学习系列课程,从民宿管理到餐饮服务,从接待礼仪到营销推广,为创业者提供了全面的能力支撑。
![]()
信宜市文广旅体局组织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外出学习。受访者 供图
除了课堂培训,管委会不定期组织大家走访周边优秀民宿,学习空间布局与服务理念,还安排前往特色餐饮店考察,借鉴菜品开发与经营管理经验。
为了持续激励提升,信宜市文广旅体局还推出了“信字号”民宿评定机制。达标民宿将获得官方认证,并在宣传推广中优先推荐,形成了“越规范越受益”的良性循环。
这套从理论到实践、从硬件到软件的培育体系,让返乡创业不再是凭感觉的“冒险”,而成了有章可循的“事业”。
![]()
信宜旅游从业人员参观学习外地优秀民宿经验做法。受访者 供图
一场“青春返场”正热烈上演。近两年来,200多名青年陆续返乡,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外界的经验、技能与视野,更是一份让乡村焕发新生的活力与希望。
截至目前,马安村已涌现20家特色民宿,还有6间正在装修,2间咖啡馆和12间特色餐饮店。青年与家乡的这场“双向奔赴”,正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当家乡既能承载梦想,又能托举事业,归乡的路,便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主动选择。
撰文/图:李阳诗(除署名外)
【作者】 李阳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