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安世半导体的消息有点乱,彭博社说荷兰政府要“认输”,最快下周就搁置部长令,把公司控制权还给闻泰;但是安世荷兰又跳出来说张学政还没复职,他们照样听荷兰政府的。
![]()
先把时间线理清楚,这事从爆发到现在刚一个多月,却把全球汽车供应链搅得天翻地覆。9月底荷兰突然搬出个1952年就有的《物资供应法》,直接抢了闻泰对安世的决策权,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明眼人都知道,就是跟着美国刚出台的“50%穿透性规则”走的。结果呢?安世中国一停供,欧美车厂立马慌了神,德国采埃孚、欧摩威这些巨头连夜找中方申请豁免,生怕生产线停摆。
荷兰政府这才发现玩脱了。本来想跟着美国狐假虎威,拿中资企业开刀,没想到自己先扛不住了。11月7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发声明,说相信中国芯片会很快供应,暗示要搁置部长令。但这话里藏着鬼,他说“前提是恢复供应”,仿佛是荷兰给了中方好处似的。我商务部直接戳破这层窗户纸,明确表示是荷兰不当干预才导致供应链动荡,责任全在他们那边。
更打脸的是美国的态度。荷兰跟着美国脚步夺权才没多久,中美经贸磋商一结束,美国就把“50%穿透性规则”暂停了一年,直接把荷兰晾在半空中。香港大学有个分析师说得很到位,荷兰之前还说夺权是“必要之举”,结果美国一句话就让这种必要性荡然无存。这明显是把荷兰当棋子用,用完就扔。
![]()
荷兰自己也有难言之隐。国内10月底的大选刚结束,极右的PVV党虽然没上台,但“荷兰优先”的呼声很高。这次为了美国一句话就放弃企业主权,要是被PVV党抓住把柄攻讦“出卖国家利益”,中间派执政党派根本扛不住。更关键的是中荷关系的分量,80年代荷兰给弯弯卖潜艇,被中国狠狠制裁过,那时候中国实力还远不如现在,荷兰就尝到了苦头。这次中国只是限制了安世出口,还没动真格的,荷兰就已经压力山大,真要是全面制裁,荷兰的农业、光刻机出口都得受影响。
现在荷兰想“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哪有那么容易?最核心的控制权问题还没解决,安世荷兰11月5日还在说张学政被暂停董事职务,不承认他复职。这说明荷兰政府和安世内部的既得利益者还在硬撑,那些当初跟荷兰政府勾结、搞“职场政变”的高层,肯定不想把权力交回去。这些人打着维护公司利益的幌子,实则为了自己的职位搞利益输送,现在政变失败了,一个个都在盘算着是主动辞职保面子,还是硬扛到被开除。闻泰要是真拿回控制权,这些人肯定没好果子吃,就算荷兰政府想保,也得看中方答不答应。
![]()
对中国和闻泰来说,这事反而成了“倒逼升级”的契机。荷兰夺权后,闻泰直接把鼎泰匠芯晶圆生产线的进度拉满,本来还在规划的国产供应链,硬生生被逼着加速落地。刚开始还准备不惜代价全面转国产,现在虽然供应可能恢复,但鼎泰匠芯的进度绝不会慢下来,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未来安世大概率会形成“中国+1”的布局,海外基地守着传统车规芯片市场赚现金流,中国这边全力攻机器人、AI服务器这些更有前景的领域,等于把鸡蛋放进了两个篮子,反而更安全。
再往远了看,这事儿给所有中国海外资产提了个醒,也给欧洲国家上了一课。荷兰跟着美国搞事,最后损人不利己,反而让中国加速了技术自主。欧盟其他国家看在眼里,以后再想跟着美国针对中资企业,就得掂量掂量后果。美国那边虽然暂停了规则,但一年后还可能恢复,可到那时候,安世的中国生产线早就起来了,荷兰再想搞小动作,根本伤不到根基。
![]()
所以说荷兰根本不是“认输”,只是被逼到墙角后的无奈妥协。这场博弈远没结束,控制权之争、高层清算、供应链重构,每一步都得慢慢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这一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了,而荷兰这种甘当美国马前卒的角色,以后只会越来越难混。毕竟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小伎俩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