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5年第10期推出“选美中国”20周年纪念专版,平远南台山入列《中国最美丹霞挑战者榜》,在7名榜单中位列第4。
![]()
△洪瑞梅 摄
据悉,丹霞地貌的第一次“选美”始于2005年,当时全国发现的丹霞地貌数量为668处,其中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大金湖、江西龙虎山-龟峰、湖南和广西八角寨-崀山、甘肃张掖丹霞以及赤水丹霞等7处上榜“中国最美丹霞”。20年后,全国发现丹霞地貌数量从2005年的668处增加到如今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已然成为了不可小觑的一个景观类别,在当地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此次上榜的7处“中国最美丹霞”分别是:新疆阿克苏天山丹霞地貌、浙江江郎山、青海坎布拉丹霞、平远南台山、陕北峡谷丹霞、浙江穿岩十九峰以及四川新龙红山。据“丹霞选美”板块负责人介绍,本次的丹霞地貌选美标准与2005年既相同又不同,特别注重了丹霞地貌研究的科学内涵。评选之初,全国各地研究丹霞地貌的学者代表提出的候选名单里,有中国最美丹霞地貌候选地56处、丹霞秘境候选地63处。经过学者们的多次讨论,最后从119处候选地中确定了7处“挑战者”。
![]()
平远南台丹霞何以入列?请听听专家的点评吧
![]()
△林庄 摄
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副主任(主持工作)、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少华:绿色是平远丹霞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线沟还是巷谷、峡谷,谷底都布满了各色绿色植被,不知深浅,无论圆顶、平坡还是山顶皆为绿色植被所覆盖,即使赤壁之上的缝隙之处也有盘根错节的古藤匍匐攀援,绿色与丹霞交融与一体,犹如进入电影《阿凡达》的绿色星球世界,如此高植被覆盖率的绿色丹霞为其他丹霞地貌区所未见,是丹霞地貌中的奇葩,堪称一绝。
![]()
△曾宪腾 摄
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丹霞地貌摄影师宋举浦:南台丹霞地貌,虽然海拔不高,但由南台山、青云山、紫林山三山连亘而组成的“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其头、额、眼、鼻、唇、颈、胸、腰、腿、脚等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景区内还有许多造型奇特的丹岩,有的似巨柱擎天,有的似亭台楼阁,有的似兽状盘踞,目睹者无不惊叹其惟妙惟肖之美。
![]()
△刘国浩 摄
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委员、嘉应学院(原嘉应大学)教授谢小康:南台山是一处典型的巨大丹峰型丹霞地貌,其地质基础主要为古近系一新近系紫红色粉砂岩和砾岩。“山是一座佛,佛寺一座山”。南台石、青云山、紫林山分别构成整座南台卧佛的头、身、足,南北延绵5000余米,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丹霞卧佛造像,而山内还藏有6处佛教场所和3处道教场所。四周山峦连绵起伏、巍峨突兀,景象蔚为壮观。
![]()
△ 肖心田 摄
目前,平远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景区有4处,除酒瓮石外,五指石、南台山和大河背都陆续得以开发。其中,五指石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其与南台山共同构成省级地质公园,南台山区域已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在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的大力支持和乡贤的积极推动下,2017年10月在平远召开第十七届全国丹霞地貌学术年会和平远旅游发展研讨会;2024年9月,借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之际,平远召开《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谢小康主编)新书发布会暨“平远县丹霞地貌旅游发展研讨会”,来自闽粤赣周边的9家丹霞景区参加研讨,有力地推动了平远丹霞地貌旅游发展。
![]()
撰稿 : 谢小康
编辑: 谢 添
初审:何镜锋
终审:李祺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