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自己不吃转基因”?最下三滥的谣言,堪比教授不敢解小学算术
在转基因争议的泥沼里,最让人作呕的莫过于网痞们那句流传甚广的谣言:“支持转基因的专家自己都不敢吃”。这话听着像“为民发声”,实则是无底线的污蔑,荒唐得堪比说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解不出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既暴露了造谣者的无知,更透着一股子“打不过就抹黑”的卑劣。
这些造谣者大概以为,把“专家自食其言”的帽子一扣,就能让科学共识崩塌。可事实是,支持转基因的专家学者,恰恰是转基因食品最坚定的食用者——他们的餐桌,从来没避开过自己研究并认可的技术成果。
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作为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的领军人物,被谣言传得“全家禁食转基因”。可真相是,华中农业大学连续30年将实验田产出的转基因大米作为福利发放给师生,教师们自愿领取且供不应求,张院士一家更是常年食用,用几十年的日常饮食践行着对自己科研成果的信任。那些造谣他“不敢吃”的人,怕是连“科研工作者先信先行”的基本逻辑都不懂,只会在屏幕后编造无稽之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研究转基因玉米数十年,面对公众质疑,从不含糊其辞。他在公开活动中直言“这东西是安全的,我自己也经常吃”,不仅在实验地里随手采摘鲜食转基因玉米品尝,还多次组织公开品尝会,邀请民众一起验证安全性,现场录像全网可查,用最直接的行动打了谣言的脸。试想,若转基因真有风险,哪位科学家会拿自己的健康甚至声誉冒险?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潇,更是把转基因油端上自家餐桌达到30年。从1994年第一次接触转基因食用油开始,她家里的油壶就没断过转基因品种,爱人孩子从小吃到大,体检指标从未出现异常。作为长期从事农产品安全评估的专家,她深知“做科研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数据里”,30年的餐桌坚守,既是对科学的信任,更是对谣言最有力的驳斥。
放眼全球,国外的科学家同样用行动践行着科学共识。美国科学院院士克里斯贝尔从事转基因研究25年,她公开表示“大多数美国人几乎每天都在食用转基因食品,我自己也不例外”,而美国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已近30年,从未出现过经证实的健康风险 。那些被造谣“欧美专家都不吃”的说法,在这些公开的事实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
更可笑的是,造谣者还喜欢编造“权威人士忏悔”的戏码。此前有谣言声称“某部转基因推动者承认自己不吃转基因”,可官方通报明确显示,xxx的工作职责是纪检监察,从未参与转基因推广,投案原因也与转基因无关,所谓“自己不吃”的细节纯属编造,传播该谣言的账号已被依法关闭。这种“借违纪事件造谣言”的套路,把卑劣演绎到了极致,无非是想借公众的情绪,给科学技术泼脏水。
这些专家敢吃转基因食品,根本原因的是他们懂科学:转基因食品上市前要经过长达数年的安全性评价,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等全方面检测,其安全性早已被全球471个国际权威组织证实,与传统食品毫无二致。就像医生敢给病人开自己研发的新药,建筑师敢住自己设计的房子,专家食用自己研究并认可的转基因食品,本就是最正常不过的逻辑。
反观那些造谣“专家不敢吃”的人,从来拿不出任何实证。他们既不敢去查证专家的公开言论,也不愿相信官方通报,只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把道听途说的谎言加工成“内幕消息”。他们不知道,自己津津乐道的谣言,早已被一次次打脸:传播“叶纪明自食其言”的账号被封号,编造“张启发不敢吃转基因”的营销号被要求公开认错,可这些查处结果,从来没被他们放进眼里。
说到底,“专家自己不吃转基因”的谣言,就是造谣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他们清楚,理性辩论赢不过科学数据,就只能靠制造对立、煽动恐慌博眼球;他们明白,公众对科学有敬畏之心,就故意抹黑科学的代言人,试图让人们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这种行径,哪里是“关心食品安全”,分明是在践踏公共讨论的底线,消耗公众的信任。
科学的进步从来不会被谣言阻挡,专家们的餐桌也不会因污蔑而改变。那些还在传播“专家不敢吃转基因”的人,与其在阴沟里编造谎言,不如多花点时间学点科学常识。要知道,谎言永远撑不起正义的立场,而用卑劣手段抹黑科学的人,终将被历史的浪潮淹没,沦为被唾弃的跳梁小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