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大家好,我是社长,老K。专注分享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物流等内容。
新书《》
新书《》
新书《》
新书《》
一个让人意外的数据正在托盘四向穿梭车市场上演:
40多家企业激烈厮杀,但前2家厂商已经拿走了近60%的市场份额,前8家更是瓜分了超过80%的蛋糕。
这意味着,剩下的30多家企业,只能在不到20%的市场空间里争抢生存机会。
更残酷的是,这个市场虽然保持着20%的年增长率,2025年销量将突破8700台,2026年有望破万台,但高速增长并没有给所有玩家带来机会,反而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头部企业的"卡位战"和中小企业的"生存战",正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演。
![]()
马太效应加速:强者恒强的残酷现实
市场集中度的快速提升,源于早期狂热涌入后的理性回归。
仓储物流集成商、货架厂商、AGV厂商、料箱穿梭车厂商,甚至初创企业,都曾试图在这个高增长市场分一杯羹。
但经过产品和项目的实际检验,市场开始用脚投票。
头部企业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技术积累、产品力和市场沉淀的必然结果。
相比之下,那些缺乏核心技术、只能靠价格竞争的企业,正在被快速边缘化。
生态协同还是各自为战?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正在从"设备竞争"走向"价值共生"。
但现实是,40多家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依然存在。
专业四向车企业和综合解决方案商之间,虽然协同性在增强,但真正的生态尚未形成。
谁能笑到最后?
这场混战的结局,或许已经注定。
GGII预测,2030年中国四向穿梭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6亿元,销量将超过2.1万台。
但这个看似诱人的蛋糕,大部分会被头部企业吃掉。
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品牌积累、只能靠低价竞争的企业,终将在这场马拉松中掉队。
更关键的是,随着出海成为行业共识,技术门槛还在不断提高。
40家企业混战的局面,最终可能只剩下不到10家真正有竞争力的玩家。
剩下的,要么被收购整合,要么黯然退场。这就是市场的残酷,也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
知名企业

精品阅读:
入群:
--海外项目英语手册--
--仓储物流自动化项目避坑手册--
--智能仓储项目实施指南:甲方必读--
-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研习社-
欢迎大家到本文底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