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综治在身边
解忧第一站
“之前为邻里噪音闹了半个月,晚上觉都睡不好,去街镇综治中心一趟就调解好了,可帮了我大忙了!” 居民王阿姨一提起这事就忍不住感慨。这几句话,道出了上海四级综治中心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实在变化。
自去年启动建设以来,上海已实现市、区、街镇、居村四级综治中心(站)全覆盖,同时在人流密集、矛盾多发区域增设便民解纷点。如今,“有事找综治中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遇到难题时的选择。
![]()
全面覆盖 织密综合治理网格
![]()
去年起,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上海全力推进四级综治中心建设,眼下,16个区、222个街镇(含功能区)、6578个居村的综治中心(站)已全部建成,实现了从城市到社区的 “全覆盖”,织就一张从城市核心区到社区网格的 “平安网”。同时,上海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要求全市四级综治中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规范化建设,展现出基层治理的“上海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结合直辖市特点,上海把街镇和区级综治中心作为建设重点。 区级层面依托现有法律服务中心等场地进行升级改造,并列出清晰的 职责任务清单 ,方便群众办事。 区和街镇两级已率先实现了“有牌子、有场地、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并持续推 进场所设置与部门入驻等"五个规范化", 让基层综治中心既有“名分”,更有服务能力。
更贴心的是,在完成居村全覆盖基础上,上海还盯牢矛盾多发、人流密集、情况复杂的区域“补点位”:219个综治站直接扎根大型商圈、地铁站、校园、工地及科创园区等,如同一个个"流动解纷站" ,尽可能让矛盾刚冒头就化解。
![]()
“3+N”模式:解纷不搞 “一刀切”
![]()
上海街镇综治中心采用“3+N”入驻模式,既守住基础的解纷 力量,又给基层留足灵活空间,彻底避免 “一刀切” 的机械操作。走进上海不同街镇的综治中心,你会发现,常驻部门各有“特色”。
“3”是固定的“核心力量”:平安办、司法所、信访办三个核心部门常驻、集中办公。这是基层解纷的“主力军”,负责日常矛盾调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N”则是根据街镇自身实际需求,增设相关部门作为“专属帮手”。哪个街镇矛盾特点突出,就按需增设哪个部门。例如,碰到劳动人事争议扎堆的街镇,就请人社部门常驻;医患纠纷容易冒头的,就把卫健部门请进来驻点;交通事故纠纷多的,直接让建交部门安营扎寨。“需要啥部门帮忙,这里都能协调,不用自己挨个儿跑,省时省力!” 外卖员小李在综治中心办完工伤协调后,说起这事语气满是轻松和认可。
![]()
专业力量下沉 就地解纷有“硬靠山”
![]()
为了破解基层综治中心“碰到疑难事能力不足”的困境,上海推动全市街镇综治中心实现“四个全覆盖”,把专业力量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基层解纷既有温度更有硬度。
——“一街镇一法官一检察官”全覆盖:每个街镇都有专属法官、检察官驻点,给矛盾化解提供法律支持。例如,在某社区综治中心,法官一个月帮三户居民理清了老房子的产权纠纷,不仅对照着《民法典》一条一条讲,还帮着联系公证处,把后续手续都捋顺了,获得居民认可。
——专业司法社工全覆盖:全市2800余名司法社工下沉,专门为重点人群提供社会化帮教服务,比如帮社区矫正人员找工作、为有需求的居民做心理疏导,服务更高效、更精准、更贴心。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覆盖:用暖心疏导解“心里疙瘩”。不仅能靠柔性手段帮着化解矛盾,还能靠着服务对象的样本积累,敏锐监测社会心理变化,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全覆盖:给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治服务,同时作为基层法治观察点,推动理论与实务结合,把理论研究做得更接地气,让服务真正贴合群众需求。
![]()
上下联动 解纷 “最多跑一地”
![]()
“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用我们自己跑,上级会派人下来帮着办。”这是上海四级综治中心联动机制最贴心的地方。碰到基层“啃不动” 的硬骨头,可提请上级支持,上级部门派员下沉至基层平台,协同处理。不搞“简单接手、异地办理”,上下联动,赋能基层,在群众家门口把问题解决,确保群众“最多跑一地”。
例如,有的小区加装电梯,高楼层盼着装、低楼层有顾虑,居民 意见不一陷入僵局, 居村综治站调解好几次都没成效,提请上级综治中心帮忙,立即协调了区住建委、规划局等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讲解政策、优化方案,最后促成共识。诸如此类的“往下沉、当场办”的例子在上海已成常态。
从社区家长里短、商圈消费纠纷,到街镇疑难杂事,上海四级综治网格正用更贴近群众的方式,将“在家门口解决难题”从承诺变为日常。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以前居民碰到事,第一反应是找谁解决,现在看到综治中心就觉得有了依靠,这就是我们建设的意义。”
来源 | 上海法治声音
编辑 | 李婉怡
责编 | 陆慧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