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 □ 王紫茜)“门槛低”“快速变现”“零基础也能月入过万”“隶属于知名品牌”......近年来,部分培训机构打着此类诱人旗号推广“声音副业”培训,让“声音变现”看似成为普通人轻松赚钱的新捷径。然而,在这些宣传的背后,却暗藏着层层套路。近期,喜马拉雅旗下喜播教育便因此被诸多消费者投诉。
用“轻松变现”诱导购课 虚假宣传引投诉
“只要一部手机即可录书”“零基础两个月接单赚钱”“月入过万”......记者从多位消费者处了解到,这些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是喜播教育吸引学员报名的主要手段。
学员肖女士(化名)表示,当时自己是通过喜马拉雅平台看到喜播教育“攀登计划·精英版”有声小说主播培训课程的宣传,出于对喜马拉雅平台名气的信任,故支付3980元报名了该课程。“但后来发现他们就是以‘门槛低’‘零基础也能赚钱’等这些迷惑性话语,刻意营造‘快速变现’的假象诱导付费,实际上什么钱也没赚到。”肖女士说。
无独有偶,另一位学员也反映,起初自己是为补贴家用,在喜马拉雅APP刷到喜播教育“攀登计划高级班”广告,其“零基础也能月入过万”“行业大咖亲自带教”“能当长期稳定副业”的承诺让她动了心,最终缴纳7380元学费。但最终却未实现平台承诺的“轻松就业”。
图为学员对喜播教育虚假宣传的投诉
除了直接的高薪承诺,喜播教育还采用饥饿营销等手段刺激消费。今年10月16日,学员孙先生在喜马拉雅平台体验“0元免费课”的过程中,被授课老师以“夸大课程效果、虚构限时优惠、制造紧迫感”等方式误导,花费7380元购买了“声音主播培训课程”。事后他坦言,“说了上完课就能赚钱,但是根本借不到单。而且当时报课所谓的限时优惠,也都是谎言,这种销售手段完全就是误导与欺诈。”
图为学员对喜播教育虚假宣传的投诉
记者看到,针对消费者集中反映的此类行为,相关法律已作出明确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购课后层层加码 敛财陷阱难规避
记者通过多位消费者的描述了解到,报名只是套路的开始,后续的“收费陷阱”接踵而至。肖女士称,自己报名后,喜播教育班主任说“不着急买设备”,但当开启试音通道后,却以“没有设备很难‘中书’”为由,推荐其购买录音设备。按照班主任的建议,她花费3999元购置了设备。也有另一学员投诉称,被工作人员告知“买专业录音设备才能接更多单”“学后期制作能拓宽赚钱渠道”,为尽快靠
副业减轻压力,又陆续花3999元买了设备、2399元报了后期课,前后累计支出13778元。
然而,花费重金购买设备和课程后,学员们才发现现实与宣传严重不符。“所谓的‘接单渠道’实际中单率极低,远低于宣传时的‘高通过率’承诺,而且接单门槛也极高,与当时宣传完全相悖。”肖女士说。更令人失望的是,课程质量粗糙,多为录播视频,承诺的“大咖指导”也未兑现,“副业支持”更是空话。“老师只是随便给几个剧组群,让学员去干白工。”一位学员表示。
“这就是他们的套路!先打着‘低门槛、能赚钱’的旗号诱导报名,接着催你买设备,最后又哄着报进阶课,一步步把人套进去,根本就是消费欺诈。”有学员无奈表示,“自己掏空积蓄,满心期待能靠这个副业多赚点钱,结果连最基本的教学服务都没享受到,现在不仅没赚到钱,还背上了分期贷款,感觉被彻底欺骗了。”
图为学员对喜播教育层层加码的投诉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报名后加码”的模式在行业内并非个例。许多培训机构以“材料费”“管理费”“服务费”“设备费”等名义要求学员支付额外费用。有些机构甚至在报名时并未告知总费用,等到学员已经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后,再悄悄收取额外费用。
对此,该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多渠道了解机构的背景和信誉。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社交媒体、学员论坛等途径查找其他学员的真实评价。同时,也可向周围的朋友、同事咨询是否有过类似的培训经验。一个口碑良好的机构,不会仅仅依靠虚假宣传来吸引学员。另一方面,在报名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的每一条款,特别是关于费用、退款政策、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细节。如果合同中存在不明确或模糊的条款,要向培训机构提出疑问并要求明确。此外,留意是否有隐性费用,并确保自己对所有费用一目了然。
品牌使命与实际行动脱节 投诉频发无回应
企查查信息显示,喜播教育的运营主体为上海纽泰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蒋德铭。作为喜马拉雅旗下在线新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品牌,喜播教育现已累计服务学员超611万。官网信息显示,品牌以“再小的生命也能吐露芬芳”为使命,宣称“始终满怀一腔喜悦之情,去帮助学员们,在其心中播种一份希望、一份热爱、一份相信,将持续为学员们提供新职业教育与职涯规划服务”。但现实却与其宣传理念背道而驰。
图为喜播教育官网宣传信息
事实上,喜播教育及所属的喜马拉雅平台早已因“虚假宣传”等问题多次被约谈、投诉。2020年4月8日,喜马拉雅曾因虚假宣传等问题被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约谈要求整改;2021年11月5日,喜马拉雅又因整改不彻底再度被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约谈。然而,整改效果寥寥,如今类似的问题依旧大量存在。截至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喜播教育的投诉量已达600余条,投诉内容集中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不予退款等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品牌近五年内66.67%的司法案件发生在2025年,且多为教育服务合同纠纷。
相关报告指出,到2026年,国内音频市场预计将发展到206.3亿元的规模。行业高速发展,行业乱象丛生。喜播教育反映出的问题,仅是声音培训行业快速扩张中的缩影。部分机构将精力放在营销包装而非教学质量上,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制作虚假“学员成功案例”,进一步加剧市场混乱。与此同时,AI语音合成技术的发展也对真人配音市场造成冲击,实际就业岗位增速远低于培训学员增长,这使得“月入过万”的承诺更显荒诞。
为了解相关情况,自2025年9月30日起,记者通过邮箱、客服电话等多种渠道尝试联系喜播教育相关负责人,就消费者投诉的一系列问题寻求采访,但截至发稿前,对方始终未给予任何形式的回复。
累计服务超600万学员的教育品牌,为何频频陷入虚假宣传的争议?那些被诱导消费、血本无归的学员,其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喜播教育所谓的“品牌使命”,何时才能在“声音经济”市场中真正落地?本报将对此持续关注。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本账号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账号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