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日前,记者从商洛市商州区获悉,今年以来,商州区以改革创新为强劲引擎,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将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更暖,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数据赋能,让救助“找上门”
“以前是人有困难找政府,现在是政府带着服务找上门。”这是许多商州困难群众的共同感受。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商州区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构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数据库的改革实践。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主动预警、精准识别潜在困难对象,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跨越。
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更是温暖人心。对于残疾、重病等特殊群体,不仅有兜底保障的资金,更有上门代办、生活照料等贴心服务,确保每一份关爱都能精准送达,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三级联动,让养老“有品质”
如何让“银发一族”安享幸福晚年?商州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区着力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在农村,“邻里互助+专业支持”的模式让幸福院成为老人们的第二个家,一顿热乎饭、一次健康监测,充满了邻里温情。在城区,通过培育养老护理、老年用品等产业,推动“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元、更高品质的生活选择。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老有所乐”,商州正用心守护着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时光。
精准滴灌,让关爱“不缺席”
对于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商州区始终给予最温暖的守护。通过建立“一人一档”的精细化关爱保护机制,定期的走访慰问和心理疏导,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成长安全防线。
在残疾人服务方面,“两项补贴”申领流程的优化,实现了“线上申报、无感审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全覆盖和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全天候救助,彰显了城市文明的温度,确保了特殊群体关爱“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移风易俗,让新风“润人心”
民生保障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商州区在优化社会事务管理上同样下足了功夫。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全面落实,以及婚姻家庭辅导室的设立,为幸福家庭保驾护航。简约婚礼、集体婚礼等文明婚俗的推广,引领着社会新风尚。
殡葬改革持续深化,通过规范公益性公墓、加强收费监管,坚守了殡葬的公益属性。在“村规民约”和宣传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厚养薄葬”的理念深入人心,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正在商州大地悄然兴起。
协同共治,让治理“添活力”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离不开高效的治理。商州区通过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鼓励其深度参与社区服务和慈善帮扶,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搭建的“线上+线下”慈善捐赠平台,让每一份爱心都清晰可溯,激发了全社会的向善力量。同时,深化地名文化保护、妥善处理边界纠纷,为区域和谐稳定夯实了基础。
改革无止境,惠民无穷期。商州区正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新举措,不断激活民政服务新动能,将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百姓的“幸福账单”,奋力书写着新时代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