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有一种味道,它没有大鱼大肉的奢华,却能在餐桌上默默占据一席之地,陪伴着山西人度过无数个平凡的日子,这就是山西的咸菜。
它或许只是简单的萝卜、芥菜,却在岁月的沉淀中,酝酿出了独特的风味,成为山西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没有冰箱的年代,
山西人是懂“科技与狠活”的
01
在过去到了冬季,人们很难吃到新鲜蔬菜,腌菜和干菜便成为农家冬春常用菜。
乡民在自家田里或院中种上一畦萝卜、芥菜、蔓菁等,秋收时,再把拉蔓后口感较差的茄子、西红柿等存放起来,入冬之前,家家户户的主妇们便动手将这些东西制作成各种腌菜、干菜,供全家一冬一春食用。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山西的腌菜、酱菜风味独特,花样繁多且历史悠久。山西腌菜有酵、酱两种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皆有传承。
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的六必居酱菜园,就是由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创办的。六必居的酱菜,酱味浓郁,色泽鲜亮,脆嫩馨香,咸甜适口,明清时就十分热销。上至皇宫贵族的满汉大席,下至百姓的饭桌,都少不了一两碟六必居的酱黄瓜、甜辣萝卜干等甜酱小菜。
山西各地的咸菜“江湖”
02
山西人家中那些大大小小的腌菜瓮,就像一个个微型的“发酵工厂”,根据不同地区的风土和物产,演化出千变万化的风味。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山西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尽相同,腌菜亦然。从北到南,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腌制“秘籍”。
在晋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白菜成为了腌制的主要原料。大同民间的酸窝菜制作工艺颇为讲究:要经过去黄叶、清洗、烫煮、冷却、码缸、撒料、压石等一系列工序。
再经过两个月的发酵,便成了酸甜可口、清淡实惠的美味。无论是搭配白肉还是鲤鱼,都能成为一道佳肴。
而雁北的什锦酸菜则别有一番风味,虽无德法的杜松子,却以芹菜丝、胡萝卜丝增添风味,与法式大餐中的酸甘蓝丝相映成趣。
在这里,酸菜不是用金刀银叉享用,而是搭配小米粥、山药蛋,大口吃下,展现出一种粗犷的豪气。
![]()
图源:山西影师频道
而晋北地区最为有名的咸菜当属忻州代县的酱菜,其制作技艺更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县素有“菜代州”之称,其酱菜制作精细、用料考究、花样齐全,风味特点是酱香浓郁、焦黄透亮、酸咸适口,食后回味无穷。
代县酱菜的种类繁多,包括大菜、小菜,分为酱渍、盐渍、糖渍、醋渍等。腌制方法多样,如干腌、压腌、卤腌等,品种大大小小共有100多种,不同的配料和工艺产生出不同的风味特点。
![]()
太原的酱菜则以制作精细、用料考究、品种丰富而闻名。其中,太原的府酱(又称腐酱)、曲沃的面酱、襄垣的黑酱均负盛名。太原酱菜厂曾是全市几百万人的酱菜供应地,其产品酱苤蓝丝、酱什锦、酱莴笋等,都是部优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不仅如此,太原的芥辣丝是老太原人的“看家菜”之一。将削好皮的芥菜疙瘩晾干,切几刀后放上粗盐等调味品,经过长时间的腌制便成了美味的疙瘩头。
这样的疙瘩头可以切丝切片直接吃,脆脆咸咸的,也可以蒸熟,这样吃起来就变得软绵,拌上点辣椒、香油和醋口感更好!
![]()
图源: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而阳泉平定则以黑豆叶腌酸菜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尧帝“黎藿之羹”(《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起,经过了那些“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清代李正元《豆叶吟》)年代,已融入了家乡风土食俗的深厚感情。
平定秋后做过冬准备,沤豆叶酸菜必为重要一项!人们会采豆叶、切丝、氽透、过凉、挤水、捣实、压石,最后添入清水和米汤慢慢沤制。这样的酸菜,不仅可炒可煮,还能败火消炎,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
![]()
图源:平遥融媒
而在晋南地区,腌菜多是酸菜,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层层压实于缸中,让其在自然条件下慢慢发酵,冬至后便可食用。
这种萝卜酸菜有助于消化、减少油腻、还能调节脾胃,是艰苦岁月中的美味伴侣,无论是搭配窝窝头,还是与牛肉同炒,或是包成饺子,都承载着从苦到甜的生活记忆。
![]()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晋南最为有名的当属运城临猗的酱玉瓜,它可是山西酱菜中的佼佼者,1914年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牌奖。临猗酱玉瓜以当地特产的玉瓜和优质面酱为原料,经过复杂的工序腌制而成,具有绵香可口、咸甜适中、酱味浓郁、色泽光亮的特点,是酱菜中的上乘精品。除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
晋北的酸窝菜到晋南的萝卜酸菜,从太原的芥辣丝到临猗的酱玉瓜,山西的咸菜版图丰富多彩,每一口都是当地风土的浓缩,每一筷都是民间智慧的传承。
咸菜搭一切?
山西人的“下饭神仙组合”
03
如果说山西咸菜是“百搭配角”,那山西美食就是“最佳主角”,两者相遇总能碰撞出惊艳味觉。在山西人的餐桌上,咸菜从不是孤立的小菜,而是融入主食、菜肴的灵魂调味,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宴席硬菜,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用咸香酸鲜激活每一份食材的本味。
早餐绝配:白粥豆腐脑的完美搭档
对山西人来说,早餐桌上若没有一碟小咸菜,这顿饭就少了灵魂。
白粥配酱菜,这是山西人早餐的经典搭配。白粥的温和与酱菜的鲜香相结合,为一天的开始带来温暖和活力。山西人对这种搭配有着深厚的情感,它代表着家的温馨和日常的平淡幸福。
豆腐脑加酱菜,这是山西人早餐中常见的一道美食,以嫩滑的口感和清淡的豆香而受到喜爱。在豆腐脑中加入一些酱菜,不仅能为清淡的豆腐脑增添风味,还能让豆腐脑的味道更加丰富。
![]()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面食良伴:各种面食的“点睛之笔”
山西以面食闻名,无论是刀削面、拉面还是猫耳朵,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总会配上几勺精心调制的酱菜。这种搭配不仅满足了山西人对面食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对食物味道层次的追求。酱菜的加入,为面食增添了更多的风味,使得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
![]()
图源:小红书@bombli
创意搭配:咸菜的“神奇变身”
除了传统搭配,山西人还创造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咸菜吃法。
老咸菜炒米:在山西,有一道“老咸菜炒米”的特色吃法。将米焖熟,土豆胡萝卜擦丝,配上老咸菜一起翻炒,口感黏糯,别有风味。需要注意的是,炒小米饭需要黏糯,所以不要凉不要硬,做熟米饭直接就炒。
![]()
图源:小红书@鱼鹿橙
下酒好菜:在忻州,冬天农活暂停,村民进入“猫冬”状态,朋友聚餐就成为冬天的“主题”。无酒不成席,一群人喝酒,桌上的菜吃得差不多了,大家就会呷一口酒,夹一筷子腌花生米,滋滋有味,这时腌菜成了下酒的好菜。
山西咸菜的搭配艺术,体现了山西人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简简单单的咸菜,在不同场合、不同主食的搭配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风味,满足着山西人味蕾的不同需求。
在山西,咸菜早已超越了一碟小菜的范畴,成为一脉相承的“饮食史”。从晋北的酸冽到晋南的酱香,从太原的辛冲再到平遥的醇厚,每一味咸菜,都是一部舌尖上的地方志,封存着独特的水土与风物。
时至今日,即便冬日菜蔬琳琅满目,咸菜也从未在山西人的餐桌上退场。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携带着风土与时光共同酿造的风味,稳稳地占据着一席之地。
下次当你在山西的餐桌上遇见这些酱菜时,不妨细心品尝,感受这些朴素食物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与人间烟火气。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