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扬州:织密服务网络 深耕多元解纷
![]()
![]()
![]()
□夏思纯 张瑾瑶 崔璨
近年来,江苏扬州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主动破题,通过开辟新路径、搭建新平台、引进新力量,构建起“源头预防为先、前端化解为要、多元共治为本”的纠纷解决体系,持续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多元化解,以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司法实践为社会基层治理贡献“扬州方案”。
邗江区综治中心内,邗江区法院驻点法官为一起劳动争议纠纷调解结果办理司法确认。袁倩 摄
江都区法院将“网格法庭”搬到村民家门口,为村民调解邻里纠纷。倪强 摄
扬州中院参与主办的江苏调解学院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业务培训班开班典礼。崔璨 摄
“一站式”解纷 融入综治中心联动调处
“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的麻烦事就解决不了,真是太感谢了!”不久前,在扬州市邗江区综治中心,市民老李将一面写有“化解矛盾 情系百姓”的锦旗,送到了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法官张田辉和人民调解员谈建军手中。
“楼上王某家漏水把我家淹了,我去找他,他每次都以自己‘人在外地’为由回避推脱。那我的损失该怎么算?”双方多次交涉无果后,愁眉不展的老李拨通了邗江区法院的诉讼服务热线电话,咨询如何“打官司”。
“您这事儿如果走诉讼程序,可能需要做损失鉴定,费时又费力。”听完老李的“麻烦事”,立案庭干警王涵在电话中给出了更优解,“咱们区综治中心有法院驻点窗口,那里有驻点法官和专业的调解员,能够帮你们和和气气地解决问题。”
让老李意想不到的是:“不用进法院,问题就能顺利解决!”综治中心内,在张田辉的指导下,经验丰富的谈建军耐心帮助老李逐一清点、登记损失,让每一项赔偿请求都有据可依,并多次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远在外地的王某,以法、理、情多角度慢慢消除王某的抵触情绪。最终,王某主动从外地返回,双方在综治中心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
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邻里纠纷在“家门口”就得到了圆满化解,这得益于“综治中心﹢法院”的全面联动机制。即法院入驻当地综治中心,将当事人自愿调解的案件流转至综治中心,联合社区、住建等部门协同调处矛盾纠纷,并在综治中心后端设置诉讼服务功能区,将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体系,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扬州法院在中心内设立集“立案登记、庭前调解、法律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窗口,每个窗口不仅配备了驻点法官、专职调解员,还特别邀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法官担任“银龄调解员”,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高效妥善化解矛盾。
目前,全市7家基层法院均已入驻当地综治中心。截至今年9月,全市法院通过综治中心分流案件12673件,调解成功5215起,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推动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
“精准化”破题 打造“网格法庭”激活“神经末梢”
“法官这样办案,我们心服口服!”在高邮市甘垛镇“网格法庭”内,几位村民在旁听案件调解全过程后如是感叹道。
这是一起涉农承包租金纠纷。王某承包了荷花村百亩鱼塘,却以收益不佳为由拖欠租金。因多次催交未果,村委会将王某告上法庭,主张土地租金与违约金等损失。
考虑到村中租金纠纷时有发生,高邮市人民法院三垛人民法庭党支部在甘垛镇设立的“网格法庭”便将调解现场搬进村里,邀请村民一同现场旁听。
调解现场,“网格法庭”联系法官杨颖逐项厘清争议焦点,结合承包合同、村规民约为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并当场履行:王某承诺按约给付租金,村委会考虑到王某经营困难则愿意减免部分租金。
调解结束后,杨颖趁热打铁,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继承等农村常见问题就地开展普法,法条与案例经过杨颖的方言转变得生动易懂。
65岁的王大爷听得格外认真:“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其实我们在租地租塘、签合同的时候,都用得到法律知识!”
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面。近年来,扬州法院创新开展“网格法庭”行动,两级法院82个党支部主动对接镇街、行业组织等基层网格单元,吸纳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乡贤、行业专家等担任庭务主任、代办专员,把党建优势、司法专业优势与群众优势拧成了“一股绳”,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扩大司法服务辐射范围。
这样的“网格法庭”全市共计109个,自成立以来,共指导化解矛盾纠纷6000余起,协助执结案件4565件。
“专业化”赋能 依托调解学院培育“生力军”
“这次的培训‘干货’满满,学到的物业纠纷化解技巧都特别实用,以后面对复杂纠纷我心里更有底了!”今年1月,江苏调解学院首期培训班结业后,学员朱广龙收获满满。这次培训所学,很快就在他的调解工作中派上了用场。
因公共管道堵塞,扬州仪征某小区六楼业主家中污水漫灌,其财物严重受损,无奈之下将七楼装修住户、八楼正常用水住户及小区物业公司一并诉至法院。收到案件后,仪征市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委托具有国家物业管理师资质、调解经验丰富的物业纠纷专家调解员朱广龙介入。
“要是放在以前,面对复杂的责任认定,我可能要走一些弯路。”朱广龙坦言,正是自己在江苏调解学院培训期间学到的“现场勘查﹢多方联动”技巧,让他迅速找准了破题思路:他邀请原装修公司负责人、管道维修专家进行现场勘查,最终精准锁定六楼至五楼主管道分叉处一块约8厘米的砖块为堵塞“元凶”。
然而,责任归属的判定并非易事,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矛盾一度陷入僵局。见此情景,朱广龙一方面结合法律规定耐心释法,用“讲得通的道理”拉近距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方到受损现场逐项评估损失,用“看得见的事实”化解分歧,并提出“能修不换、局部修复”的务实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各方成本。经过多轮耐心沟通与协商,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人达成和解。
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扬州法院依托江苏调解学院培养调解人才、赋能调解实践的一个缩影。
2024年,江苏调解学院落地扬州,全力推进调解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组织孵化。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选派专业法官参与调解课程设计,推进本地调解员积极参加学院培训课程,切实提升调解队伍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水平,逐步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调解服务专业化、调解流程规范化的目标。
如今,在扬州法院的支持和推动下,江苏调解学院为调解员搭建成长平台,助力专业调解力量深入基层,为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
融入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服务、创办网格法庭“精准化”发力破题、依托调解学院“专业化”赋能提质,扬州法院始终锚定“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并将持续深耕多元解纷,织密司法服务网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绘就和谐底色。(夏思纯,张瑾瑶,崔璨)
(人民法院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