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不久,一条名为“靓园拌面内部揭秘”的帖子在浙江大学的校内论坛走红。
“3斤酱油,6两米醋,盐20克,老抽50克,每份再额外加一点鸡精和味精。”一纸小小的配方,揭开了浙大靓园食堂葱油拌面的美味秘诀。
![]()
帖子截图
![]()
帖子截图
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有同学戏称“国家级机密被你爆出来了”。也有同学瞬间被点燃复刻的热情,已经跃跃欲试。
靓园食堂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紧邻学校的新桥门,是一座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平房。从新桥门进入,只需几步便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座于200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食堂和校内其他新建的食堂相比,在装潢上已显陈旧,但仍然挡不住师生们就餐的热情。而专门售卖葱油拌面的早餐档口,更是许多校内师生的“心头好”,每天早晨都会排起长队。
这碗小小的拌面,不仅是浙大食堂里的“排队王”,更是众多学子对于校园生活弥足珍贵的回忆。
![]()
同学们在排队购买靓园拌面。祁航摄
一句后台留言,
让她拿到了拌面配方
这条帖子的发布者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小张。能够拿到这碗“校园顶流”的配方,始于她在“浙大后勤”公众号后台的一句留言。
有一次,她和朋友在靓园食堂吃葱油拌面时,偶然间聊到了学校里各个食堂的拌面。“我在学校里吃过紫金港玉湖二楼、东二麦思威、休闲、风味、交叉,玉泉一食堂、靓园、四食堂的拌面,玉湖的葱和榨菜最多,靓园的酱油底稍微多一点,别的都大体不差。”小张回忆说。
于是,她半开玩笑地向朋友提议,要是能做一期校内各大食堂的“葱油拌面测评”,应该会很有趣。加上她一直想着毕业后在家复刻出食堂的味道,便尝试在“浙大后勤”的公众号后台留言,询问能否获取靓园食堂的独家配方。
对食堂的葱油拌面,小张有着实实在在的感情。她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早餐,都是在食堂靠一碗拌面解决的。甚至有一次为了吃上这口面,差点上课迟到。
![]()
靓园拌面。祁航摄
令她惊喜的是,后勤集团饮食中心很快便发出了邀请。她收到的也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回复,而是一场深入后厨的探秘。
“在后台看到同学的留言后,我们就觉得有人想学是一件好事情,于是就想在保障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邀请这位同学直接来到后厨参观。”浙大玉泉校区食堂负责人燕憨说。
浙大食堂也经常会举办类似的后厨参观活动。但过去基本上就是带同学们参观食堂的操作流程,或者体验做家乡菜。像这样直接将菜品配方对外公布的,还是第一次。
这次后厨之行,让小张完整了解到拌面制作使用的调料、面条种类以及制作流程。“师傅的操作非常麻利。酱油底铺好,并把提前备好的细碱面煮熟,再在上面撒上葱花和榨菜、泼上热油,一碗热气腾腾的葱油拌面便做好了。”小张回忆道。
![]()
食堂公布的靓园拌面配方。帖子截图
参观结束后,食堂师傅也请小张吃上一碗葱油拌面,还有煎蛋和酸奶。“这次靓园之行让我觉得暖暖的。”小张说,“之前总觉得来靓园食堂吃早饭排队很长会比较烦躁,但今后每天早上来都会是暖暖的心情了。”
一张琢磨出来的配方,
让他将拌面做成食堂招牌
而这份被同学们戏称为“国家级机密”的配方背后,站着的是一位在浙大工作了28年的老师傅曹永刚。
曹永刚来自安徽,1997年,刚满三十岁的他便来到浙大做后勤工作,至今已有28年。刚进入浙大工作时,曹永刚主要在学校食堂的加工中心做面食加工。后来,他来到靓园食堂,并逐渐肩负起中式面点组组长的职责。
如今,在他负责的档口,早餐时段供应着拌面、包子、馅饼等各式面点,午餐和晚餐时段则会提供水饺以及不同种类的面条。然而,在众多餐品中,葱油拌面始终是食堂的一块金字招牌。
靓园拌面在2002年刚刚推出时,在做法上也比较简单,就是在煮熟的面条上淋上普通的酱油。后来,靓园食堂专门组建了一个小团队,来琢磨如何将这碗葱油拌面做得更好吃,曹永刚就是其中的一员。
经过反复地尝试与打磨,这碗小小的葱油拌面最终实现了美味升级,也有了现在的制作配方。现在,靓园拌面的酱油底是专门调制出来的,在原有酱油的基础上加入米醋、盐、老抽、鸡精和味精,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使拌面的口感更加丰富。
![]()
曹永刚在制作拌面。祁航摄
![]()
曹永刚在制作拌面。祁航摄
酱油底配方中加入的米醋,给刚了解到配方的小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平常都没尝出来有醋的味道,没想到里面会加这么多的米醋。”小张说。
这种做法则源于日常的饮食经验。“很多人吃面条都会加一点醋,所以我们就干脆直接把醋加到酱油底中。但有些人不太能接受酸的味道,所以我们也通过一定的比例调和,尽量让拌面在味道更好的基础上,不会让大家尝出酸的味道。”曹永刚解释说。
此外,在面条的选用上,靓园拌面也有自己的讲究。目前所使用的面条都是加工好的细碱面,放在锅里煮几十秒就可以出锅。而且只要把面条抖开,放在碗里七八分钟也不会成坨。
这份制作上的用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师生成为档口的常客。每天早上,这个售卖葱油拌面的档口总是会排起长队。有时队伍甚至还能排出门外,在路口处转个弯。“我们现在每天都要准备200多斤的面条,差不多每天早上就能卖出800碗。”曹永刚说。
一碗拌面背后,
离不开他们的暖心服务
早上六点半,靓园食堂开始迎来它的第一批客人。而为了能让师生尝到更加可口的饭菜,曹师傅等人在凌晨3点就要开始食材的准备。
“很多师傅煮面时间久了,只要随手一抓就能够抓取合适的分量,”曹永刚说,“而且我们在煮面的时候也会根据师生的喜好来煮。比如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来吃的话,我们就会把面稍微煮得软一点。给学生煮面的时候就会煮到八九成熟,让面的口感稍微硬一点。”
![]()
同学们在购买拌面。祁航摄
这些制作中的小细节让拌面能够更加适应不同人的口味,也是浙大暖心后勤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每个食堂的门口,还放置了美食心愿征集箱,来征集师生们想要在食堂吃到的菜品。食堂定期举办的新菜试吃活动,邀请同学们前来试吃,听取反馈评价。
![]()
浙大学生晒出食堂的试吃邀请。帖子截图
在今年的国庆节前后,浙大后勤还特别推出了“暖心生日面”服务,面向全体全日制在校生,在生日当天为他们送上一份暖心的祝福。
“我们在学校里做食堂服务工作,总想做到像家里一样的温暖,家里过生日总是要吃碗面的。我们希望能够代表食堂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同学们也很喜欢这种形式,目前的反馈都很好。”燕憨说。
![]()
食堂门口的生日面活动与美食心愿征集活动。浙江大学供图
![]()
浙大学生晒出对食堂生日面的反馈。网络截图
来源:潮新闻 通讯员 祁航 记者 王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