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海大鱼山路校区,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一种无法消散的历史文化厚重感,它来自于岁月的积淀、世纪的传承,也蕴藏着一代代在这里留下印迹的学子,对这片文化热土地的热爱之情。
![]()
鱼山路5号,现中国海洋大学校鱼山校区,一部分建筑是德占青岛时期的俾斯麦兵营旧址,一部分是日占青岛时期的日本中学校旧址,两种不同殖民主义国家的建筑,融合成了如今校园园区的主要部分。步入校园,前后两座分别名为“六二楼”和“胜利楼”的老建筑,也格外引人注目。
“六二楼”和“胜利楼”,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1914年11月,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由此拉开了青岛日侨的移民潮,侨民的激增也带来了教育上的巨大需求。因此开设中等普通教育,便成为日占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为在青的日侨子弟兴办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初、中级学校,其中的日本中学校,就是最有名的一所。
![]()
1917年开学的青岛中学校,最初校址在原德军伊尔蒂斯兵营。
最初的青岛日本中学校,是利用日占后的旭兵营(原德军伊尔蒂斯兵营)一部分营房开设的。1917年2月21日,青岛军政署发布决定设立青岛中学校的军政告示,4月4日正式开学的青岛中学校,也成为日本文部省在外的指定学校。
![]()
广武中营(炮营)
由于学生人数日渐增多,日占当局不得不考虑加快新校舍的建设。1919年,日本中学校开始重新选址,学校被定在了如今海大鱼山路校区这片土地,这里原是清军广武中营,即炮队营。
![]()
拆除后的广武中营(炮营)
老炮兵营的建筑被拆除后,开始建造日本中学校。设计师是青岛民政署土木课建筑师三上贞,他曾设计了青岛病院新门诊楼、普济医院大楼等优秀建筑。
![]()
广武中营(炮营)原址上建起的日本中学校
日本中学校由公和兴工程局建造,1920年3月5日举行新校舍奠基仪式,1921年6月21日校舍主楼竣工。7月,主楼相邻的寄宿公寓建成并交付使用。这两座主要建筑也构成了日本中学校的整体布局。
![]()
日本中学整体布局,校舍主楼与后方的寄宿公寓楼。
![]()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中学校
学校主楼平面略呈“山”字形,主体为两层,建筑高度11米,其后高36米的四层塔楼格外醒目。建筑整体为砖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大楼内部还配备了暖气和上下水道设施,这在当时的日本国内也是很少见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看上去彼此独立,却又是相互通连,可见设计的巧妙。
![]()
建成后的日本中学校
![]()
建成后的日本中学校,成为当时青岛各中学中建筑质量最高,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座。
![]()
20世纪40年代,国立山东大学校门前。
从此,这里长期作为日本中学的校舍,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回归国人的管理。1946年春,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鱼山路5号,这处青岛开埠由清朝驻军移防胶澳开辟的兵营,经德国人占用,日本人建设并长期占据的建筑,终成为国立山东大学的校舍。
原日本中学校的大门成了山东大学的主校门,此后学校主楼曾长期作为学校办公楼和医学院教学楼,公寓楼成为学校校舍楼。这两座楼也成为山大,后来海大的标志性建筑。
![]()
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主校门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1950年,这两座建筑分别有了新的名字。原学校主楼被命名为“六二楼”,原公寓楼被命名为“胜利楼”。
![]()
关于“六二楼”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1947年6月2日,山东大学的进步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冲破一校门外国民党军警的封锁,高喊着“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上街游行,在鱼山路大学路交界处遭到青岛市警备司令部和警察局的殴打抓捕,学生150多人遭毒打,石勃瑜等40人被抓走,这就是著名的山大学生“六二”运动。在全校师生的抗议坚持,京、沪、平、津、济等城市学生和各界人士纷纷来电来函声援,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反动当局无条件地释放了在押的同学,山大“六二”运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
![]()
历史巧合的是,“六二”运动两年后的同一天,1949年的6月2日,山东大学的师生又敲锣打鼓地庆祝青岛的解放,也庆祝山东大学获得新生。
![]()
六二楼
![]()
胜利楼
![]()
胜利楼
![]()
胜利楼
![]()
“六二楼”,百年风雨沧桑,历经日本中学校、山东大学办公楼、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和物理系、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多个阶段时期。“六二楼”背后的“胜利楼”,自新的名字命名后,做了一段时期的学生宿舍,其后一直作为办公楼使用。如今,这片鱼山路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正在进行着维修,待围挡拆除的那一刻,将依旧续写着这片文化热土的传奇。
![]()
“六二楼”与“胜利楼”,两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的老建筑,掩映在绿丛中,藏着历史的故事。一百多年,见证着被日本侵占的历史,诉说着收回青岛后光环荣耀的新篇。
![]()
国立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
![]()
山东海洋学院
![]()
青岛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两座巨大的花岗岩砌筑的校门石柱,浑圆厚重,从最初的日本中学校主入口,到后来山大的主入口以及海大鱼山路校区的一校门,成为中国海洋大学校门的标准样式,也承载记录了这座著名学府的百年变迁发展。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