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提到,未来两三年要采购100万架无人机,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大,但实际背后情况挺难办,他们现在一年只能买5万架,跟俄乌战场比起来差得远,那边一年能造出400万架,中国那边的产能还要更高,美军这么做不是想赶超谁,而是因为战场上吃了亏,不得不重新调整计划。
陆军中将科斯坦扎也承认了这一点,我们确实动作慢了,过去总说技术上领先别人,现在连前线士兵用的普通无人机都跟不上趟,乌克兰士兵自己动手改装大疆无人机,美军却还在走流程,要立项招标、测试列装,整套程序走完得花上半年时间,这不是机器本身有问题,而是整个体制把人卡住了。
俄乌战场的情况让美军有了新的认识,无人机不再只是用来侦察的工具,它们可以直接当成炮弹来用,可以成群地飞向目标,花费还不到导弹的百分之一,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国这边有一条完整的民用转军用的链条,像大疆这样的公司只要调整一下生产线就能生产军用无人机,而美国却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关键芯片还得靠进口,组装厂也没几家,一旦供应链断了就麻烦了。
美军其实明白应该向谁学习,他们看重的是中国那种流水线式的作战方式,就是把战场上的需要直接变成电子消费品那样的生产节奏,但问题在于美国军方的采购体系根本不接受消费级产品的标准,大疆被禁止对俄罗斯出口,可它的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接口正是美军最缺乏的,想照着学却做不到。
按照计划,2026到2027年必须加紧制造无人机,但全球各国都在部署反无人机系统,雷达、干扰设备和拦截手段全面升级,美军如果行动迟缓,下一场冲突中可能刚一开始,他们的防空网络就会被小型无人机突破,这不是故意夸大,而是实际存在的风险。
我总觉得这场无人机比拼,更像是体制和效率的较量,美军输在反应速度上,战场上没人会等着你走完流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