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日本拥有中国文物达到360万余件,其中曜变天目碗、王羲之《丧乱帖》、汉倭奴国王金印、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
有很多也被他们自己定为一级国宝!
而位于奈良的东大寺正仓院内,有一块看着不咋起眼的木头,同样是顶级宝物。
![]()
它的名字叫“兰奢待”,被日本人誉为天下第一名香。长156厘米,重11.6公斤,哪怕取出一丁点投入火里,都能让周围瞬间香气四溢。
正式名称叫“黄熟香”,属于沉香的一种,原产于东南亚。中国使用沉香的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吴国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就已有相关记载。
关于这块沉香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在日本推古三年(公元595年),一段沉香木漂至淡路岛。岛民起初将其当作普通柴火,燃烧时发现异香扑鼻,于是献给朝廷。
于是很多人就将这一段表述为“不是来自中国”,传说是假的!
![]()
官网的英文介绍界面
但我查了资料,在一段正仓院/宫内厅的英文介绍界面,很明确的表明它就是来自中国!
来历也非常有戏剧性,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派出了以大臣小野妹子(就是这个名字)为首的遣隋使团,前往强大的隋朝学习文化和制度。
小野妹子带着国书和贡品,满怀期待地来到洛阳,却因为国书里一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惹怒了隋炀帝。
在中国文化里“日出”象征新生,而“日落”暗示衰败,这这句话太刺耳了!隋炀帝一气之下,差点把小野妹子赶出去。
![]()
后来经过一番解释和道歉,隋炀帝才勉强接见了他,但心里还是不爽。
作为回礼,隋炀帝没送金银珠宝,而是随手给了一块沉香木,这玩意当时在中国很常见。
贵族们常用它来熏香,隋炀帝自己甚至成车地烧沉香取暖,简直是当木柴来用。
本意是敲打日本,没想到小野妹子带回国后,君主第一次见这么神奇冒香气的木头,简直如获至宝!因为他们的传说中,神武天皇下凡时就带着香木。
于是日本皇室特别重视,给它起名“兰奢待”,意思是“在闲寂处候待”,这名字起得不错,带点佛教的禅意。
![]()
而名字如果是繁体字“蘭奢待”,就巧妙隐藏了“東大寺”三个字,可见日本深受汉字的影响,也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
古代正仓院实行着严格的“敕封制”,宝库开启需要天皇的许可。兰奢待又因其特殊的地位,成为权力者垂涎的对象。
在过去的千年间,仅有三位权势显赫的人物,成功割取其中的一小块,这也是宣示权力的手段之一!
第一位是足利义政,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在宽正六年(1465年)割下一块(微量)。当时幕府权威日渐衰落,他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奋斗的记忆。
![]()
织田信长画像
第二位是织田信长,他在天正二年(1574年)已经登上权力的巅峰,按照礼节,他遣使者前往东大寺,提出了“希望拜见灵宝兰奢待”的申请。
东大寺僧众大惊,正要回复“非敕使不可开封”时,信长与其随行武将已经不请自来。东大寺只好乖乖拿出宝物,让他割了一块(约5.5厘米)。
最后一位是明治天皇,在明治十年(1877年),他参拜春日大社后前往正仓院,带着香炉现场截取香片(微量)。
还特地选择在远离前两次切口的地方截香,不知道是什么目的。
![]()
据说日本名人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因各种原因作罢。大久保长安还在传说中“偷过一片”,但无实据。
有一点确实要夸一下,日本对于很多文物保护得是真好,历经千百年不少细节都能对得上,包括当年留下的记号。
其实很多历史中的“宝物”,价值不在物质,而在于传承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