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从调控网络到诊疗实践,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生物学决定因素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中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成像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2022年,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PSMA-RLT)药物177Lu-PSMA-617获FDA批准,用于治疗PSMA-PET呈阳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对PSMA-RLT产生应答,部分原因在于PSMA在肿瘤中的表达具有高度异质性。PSMA的调控网络包括PSMA转录复合物、与FOLH1基因启动子相互作用的上游增强子、基因间增强子以及差异甲基化区域。目前对PSMA调控网络及其表达抑制机制的理解仍在不断深化。临床上,分子影像为观察PSMA在治疗过程中和疾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独特视角,但PET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有限,也带来了挑战。PSMA的表达调控与异质性——包括肿瘤间和患者间异质性、时间变化、谱系动态及肿瘤微环境影响——共同影响PSMA诊疗效果。因此理解细胞表面靶标调控与异质性的生物学决定因素,将有助于推动PSMA诊疗及其他新兴疗法的精准医学应用。
近期发表于
nature reviews urology的一项研究[1]通过整合分子影像学、转录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多种临床前模型(包括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 PDX]和细胞系)等多学科数据,系统构建了PSMA调控网络的全景图谱。 该研究 不仅回顾了多项关键临床试验, 还 深入探讨 了 PSMA-PET在患者筛选和治疗反应预测中的应用潜力 ,并 利用单细胞 RNA测序、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及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等高通量技术,从转录和表观遗传层面揭示了PSMA表达的精细调控机制。本文将对该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与解读,为读者呈现PSMA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精准诊疗领域的启示。
结果
PSMA(由FOLH1基因编码)是一种具有folate hydrolase和carboxypeptidase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其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在正常前列腺中,PSMA主要表达于AR阳性的腔上皮细胞,而在基底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几乎不表达。随着前列腺癌进展至去势抵抗阶段甚至神经内分泌分化(NEPC),PSMA表达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超过95%的原发性前列腺癌呈现中高程度PSMA表达,而在CRPC中这一比例降至71%,在NEPC中进一步降至32%。
PSMA的调控网络包括PSMA转录复合物(PTC),其中含有AR、FOXA1、HOXB13等转录因子,此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尚未明确的转录因子和共调节因子。它们与FOLH1基因的上游增强子和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促进PSMA表达。在PSMA低表达或阴性肿瘤中,观察到PTC成分的缺失、染色质可及性降低、H3K27ac水平下降以及H3K27me3水平升高,同时FOLH1基因内含子区域存在高甲基化现象。这些表观遗传改变共同导致PSMA表达受抑制。此外,PSMA的表达具有多层次异质性,包括细胞水平、肿瘤内空间分布、患者间、患者内不同病灶间、不同细胞谱系间以及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NEPC往往伴随PSMA表达下降,体现了时间与谱系间的异质性。而在肝脏转移灶中PSMA表达普遍较低,提示肝脏微环境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促进PSMA抑制。
![]()
图1 PSMA结构组成
在诊疗应用方面,PSMA-PET成像是目前筛选适合PSMA-RLT患者的主要手段。基于PROMISE标准的miPSMA评分系统将病灶摄取分为0-3级,对应无、低、中、高PSMA表达。临床试验如VISION和TheraP通过采用不同SUV阈值定义PSMA阳性病灶,并探索了FDG-PET作为辅助成像手段以识别PSMA阴性但代谢活跃的病灶。对于经PSMA-PET确认阳性的患者,数据显示,当病灶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10时,对177Lu-PSMA-617产生应答的几率更高。
在治疗机制层面,PSMA与配体结合后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存作用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释放放射性核素,引起DNA损伤。不同核素(如β发射体177Lu和α发射体225Ac)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和杀伤机制,其“交叉火力”和“旁观者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PSMA表达的异质性。此外,该研究发现DNA损伤剂如电离辐射可诱导PSMA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DNA修复过程。
针对PSMA低表达肿瘤,该研究发现了多种替代性靶点,如GRPR、DLL3、STEAP1、FAP等,并已有相应放射性探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非PSMA靶向策略为PSMA阴性患者提供了新的诊疗可能性。
总结
PSMA已成为前列腺癌诊疗中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表达受复杂的调控网络控制,涉及转录因子、增强子、表观遗传修饰等多层次机制。PSMA表达的异质性及其在晚期疾病(尤其是NEPC和肝脏转移)中的下调,限制了PSMA-RLT的适用范围。对PSMA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其在肿瘤微环境中动态变化的监测,对于优化患者选择、预测治疗反应和克服耐药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开发联合诊疗策略、探索PSMA表达调控的可药物靶点(例如,初步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逆转表观遗传抑制,恢复PSMA表达),并整合多组学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对前列腺癌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Bakht M K, Beltran H. 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PSMA expression, regulation and heterogeneity in prostate cancer[J]. Nature Reviews Urology, 2025, 22(1): 26-4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