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68岁的赵大爷坐在社区诊所门口,看着手里的体检报告,眉头越皱越紧。
就在三个多月前,他还是家里的“健康模范”,天天坚持锻炼、饮食也自认为健康,蔬菜吃得远比老伴多。但这次体检,血压、血脂指标都亮起了红灯,更让他震惊的是,医生提示他有“脑梗高风险”。
一番仔细询问后,医生却说:“部分蔬菜吃错了,反而隐藏危险!”赵大爷满脑疑惑:吃蔬菜不是越多越好吗,怎么会吃出脑梗风险?
![]()
其实,他的经历不是个例。很多中老年人自信只要多吃菜就健康,却忽略了其中的“隐形杀手”。那么,到底有哪几种蔬菜,吃多了反而容易引发脑梗?
脑梗,即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5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
根据《柳叶刀》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中国脑梗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首。为什么在饮食结构不断改善的今天,这一病却愈发高发?有观点认为,油腻、肥肉吃多了是主因。
但近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的研究给出了新的解释:无意识中摄入的某些蔬菜,也可能带来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等“血管隐患”,进而提高脑梗风险。
![]()
医学解释很简单:蔬菜虽有丰富纤维、维生素,但部分高草酸、高嘌呤、高钠盐蔬菜,若长期大量食用,会直接或间接引发血压波动、血管收缩异常及血脂异常。
而这些,正是造成脑梗的“温床”。更令人意外的是,很多日常常见的蔬菜,正好隐藏了这样的风险。可见,“吃蔬菜防脑梗”并不是一句无脑箴言,科学吃才是核心。
研究数据显示,有3类蔬菜,过量食用时,和脑梗风险关系密切,尤其是第2种,几乎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离不开:
菠菜、苋菜、竹笋等都属于高草酸蔬菜。草酸含量高达600-900mg/100g,会影响体内钙、镁等微量元素代谢,使血管收缩性增强,长此以往,促进脑部小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
![]()
一项发表在《中国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草酸摄入量过高人群脑梗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22.7%。
高钠腌渍蔬菜
比如榨菜、咸菜、雪菜。这些腌制蔬菜的钠含量极高,甚至可达到新鲜蔬菜20-40倍。
高钠摄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脑卒中和脑梗死最重要的饮食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食用会增加血压波动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数据显示,每天多摄入1克钠,脑卒中发病率上升9.5%。
如香菇、豌豆苗、豆角等。嘌呤含量高的人群,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加重血管炎症,诱发“动脉硬化性脑梗”。
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数据统计,高嘌呤蔬菜摄入者脑血管事件风险上升13%。很多人忽视了这些蔬菜和豆制品类似,“吃多了也伤血管”。
![]()
这些蔬菜并不是不能吃,但“多即为害”。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原本肝肾代谢减弱,如果再无节制地进食这些蔬菜,风险会上升得非常快。
管住嘴,未必等于不吃,而是要会吃、巧吃。专家建议,想要吃得健康,关键要做对以下三件事:
均衡多样、适量为主
每天的蔬菜摄入品种建议在5类以上,每类莫过量。高草酸蔬菜每周不宜超过2次,高钠腌渍蔬菜只作为佐餐点缀,避免天天当主菜。这样搭配,可大大降低单一种类带来的健康负担。
烹饪前处理,大幅降低风险
草酸类蔬菜要焯水2-3分钟,去除70%以上的草酸,钠盐蔬菜建议用清水多次浸泡,至少减少一半的钠含量。
![]()
对于高嘌呤蔬菜,每次适量食用,并避免与动物内脏、高嘌呤肉类同食。这样做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血管健康。
定期体检,关注关键指标
每半年检测一次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家族史或既往高血压、糖尿病者,更要留意脑梗预警症状(如短暂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有问题早就医。
北京协和医院的跟踪琐研显示,检出并及时干预可使脑梗发作率降低18.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