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的北平格外寒,卫将军,车已备好。”副官把大衣披到卫立煌肩上,这一句轻声提醒,将军只是点头。 动荡年代里,许多抉择就在一瞬间完成。中国远征军的三位总司令官——罗卓英、陈诚、卫立煌——就在这一年被推到命运的岔路口。两人随蒋介石渡海赴台,一人留在北平配合解放军接管。“相同战袍,不同归宿”,成为军中茶余饭后的叹息。
把时间拨回到1941年秋,英缅公路已危在旦夕。日军从仰光一路北上,英军节节败退。伦敦方面急需外援,于是蒋介石决定派兵入缅,史称中国援缅远征军。当时最先被点到名字的,是刚打完昆仑关的“铁军”第五军。杜聿明统领全军,而真正挂帅的第一任远征军总司令官,正是陈诚系里的悍将罗卓英。
罗卓英资历深,淞沪、南昌、长沙几大战役皆在场,枪林弹雨里练就了一身稳健作风。可他抵缅稍晚,指挥权一度落到副司令杜聿明手上。仁安羌救援英军的漂亮仗,使英美长官第一次对这支穿灰色军服的东方劲旅刮目相看。英国记者在电报里写道:“Chinese, tough and silent.” 这句评价后来成了杜聿明颇为自豪的谈资。
1942年大撤退后,残部退到印度阿萨姆邦,史迪威主导重整。此时远征军改编为新一军、新六军,中方总指挥的帽子戴给了罗卓英,但他与史迪威磨合不顺。几个月后,蒋介石令罗回重庆。位置空出,陈诚临危受命。自此第二任司令官正式上场。
陈诚是典型“黄埔正宗”,行事严谨,对美军训练方式接受度高。在缅北丛林里,他推行步兵小组分进合击,配合美式火力。远征军里常听到一句半玩笑半抱怨的话:“老陈动不动就让我们先扒地三尺,再来一句起立冲锋。”严格虽让士兵吃苦,但后来的胡康河谷与孟拱河谷几役,确实验证了训练的价值——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短短数周被打散。
不过陈诚和蒋介石的关系太近,1944年底他被调回陪都,主抓全国后勤。是时远征军正准备腾冲、龙陵的卓绝攻坚,前线急需一位擅长“硬啃”的指挥官。于是第三任司令官卫立煌走上舞台。
卫立煌身形魁梧,嗓音洪亮,老部下背地里都称他“卫老虎”。此前西北剿匪、徐州会战,他多次以侧击见长。面对滇西密布的山岭与碉堡,卫立煌索性一反常规,调集工兵连连爆破隘口,再让新六军披挂美军火焰喷射器进行近距压制,步步蚕食。松山要塞两千日军死守八十余天,最终整座山体被削低三米,远征军也付出逾七千人伤亡的代价。战报抵重庆时,只写了八个字:“松山拔除,全线可通。”
![]()
1945年初,新一军、新六军在芒友会师,滇缅公路恢复。全国鸡血沸腾,可胜利的余温还没散,内战已暗流涌动。三位司令官同属国民政府序列,却在政治旋涡中各自演绎新角色。
罗卓英战功不算最耀眼,却懂得保身之道。1946年他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主任,随后随同军政高层退至广州、海南。1949年12月,舰船离开基隆港时,罗卓英站在甲板后方默默无语。据传他对副官低声感叹:“此去再难回汉口。”往后近三十年,他在台北淡水半山别墅度过,偶尔给回忆录添几行字,终未踏足大陆一步。
陈诚则在台湾继续扮演“战争部长”的角色。五〇年代初,蒋介石实施“美式整军”,陈诚一人身兼“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数职。对于远征军旧部,他极力招揽,凡登陆之日即授阶编训。岛内经济拮据,他甚至提出“军队先农后兵”的口号,要求部分部队到南投种植甘蔗自给。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军心稳定上起到一定效果。但漫长的戒严岁月,也让许多远征军老兵郁郁寡欢。
与两位赴台旧友相比,卫立煌的转身尤为剧烈。平津和平解放时,他先后与傅作义、林彪多次接洽,最终决定留在北平。1949年2月,他正式被任命为华北“绥靖公署”副主任,旋即向南京报告“将暂别职务以养疴”。实际上,已接受中共方面安排。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军委后政协,再到文史馆,生活简朴。有人打趣他:“昔日虎将,如今秀才。”卫立煌笑答:“枪声停了,总要有人研究怎么不再响。”
三人分处两岸,却都把远征军史料视若珍宝。1957年,台北“国史馆”开馆,罗卓英、陈诚共同捐出缅北作战原始文件。1963年,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征集文物,卫立煌将自己保存的松山战役作战图无偿交出。两批档案多年来互不往来,却一同成为研究滇缅抗战的珍贵坐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司令官彼此之间的私人交情并没有因为分隔海峡而彻底终结。1966年春,香港《大公报》报道卫立煌病中回忆录将由三联出版,消息传到台北,罗卓英托人寄去一封手写信,只一句话:“峥嵘岁月,同饮萨尔温江水,愿兄珍重。”信未署名,只盖私章“卓英”。卫立煌收到时沉默良久,把信折好放入柜底,不让别人触碰。六年后,陈诚病逝台北,台湾“中央社”发讣告,卫立煌在北京主持小型追思,低声诵读陈诚早年写给他的《丛林战术十二条》。
历史终究归于冷静评价。罗卓英稳健,陈诚严谨,卫立煌敢打,三种性格共铸远征军硬骨。两位隔海,一位留守,各自留下不同的脚印。就军旅生涯而言,他们都尽到了“为国雪耻”的本分;就战后去向而言,个人选择与时代浪潮交错,显得格外复杂而难以评断。唯一能肯定的是——在滇缅丛林里淋过雨、在胡康河谷扛过枪的那段日子,至死都留在他们的梦中。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