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虽然早已远去,但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铭记他们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抗日战争中作出的所有贡献,铭记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所有努力!
在此,向所有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据有关记者爆料,他在南京市档案馆查阅档案时,见到了首次公开的吴石、陈宝仓和聂曦三位隐蔽战线烈士及其家人的户籍卡原件。
这次公开的户籍卡,都是在1946年至1948年之间形成的,属于南京解放前夕户籍登记档案。
虽然这些户籍卡原件的纸张已经泛黄,相片也已经斑驳,但这批跨越70余年的珍贵史料上面清楚地留存的手书墨迹,展现了三位先烈在南京生活与奋斗的历史痕迹,让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当年在南京从事革命工作期间的居住地址、职业身份等信息。
在这些户籍卡上,可以看到陈宝仓的年龄为48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住所为“丰富路342号”;聂曦的户籍卡详细记录了其年龄29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史料局”,住所在“炮标”;而吴石当时的年龄为50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史料局”,“业别”为“局长”住址在“湖北路翠琅村1号”。
从三张户籍卡上可以看出,陈宝仓在国防部工作,而吴石和聂曦则为国防部史料局。
![]()
国防部史料局到底是干什么的?吴石作为抗日战争场上的一位名将,为何会到史料局担任局长呢?
在《沉默的荣耀》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陈宝仓将军在饭馆与吴石将军私聊时,说的那一番话。
在饭馆里,陈宝仓问吴石是否还敢像当年一样,说“党国不亡,天理难容”的话。
聊天结束后,陈宝仓认为吴石已经不再像当年,甚至略感失望,准备放弃对他的统战工作。
事实上,在那种环境下,陈宝仓将军和吴石将军虽然惺惺相惜,但为了各自肩负的责任,而选择不与对方透露自己的底牌,也是可以理解的。
![]()
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于1894年9月14日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的一户寒儒家庭里。为了自己报效祖国的革命理想,吴石报名参加了北伐学生军,开始出生入死。
南北议和后,吴石先后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受训、学习,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保定军校学习期间,吴石结交了挚友吴仲禧。此外,吴石还结识了来自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和福建的张贞、许显时、林知渊等同学。
1929年,在经过严格考试后,吴石被日本陆军大学录取,在这里学习了三年。
当时,吴石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其他方面也十分优秀,获得了“十二能之人”的美称,也就是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让人十分敬佩。就连中国参谋部,都评价他是“留日学生中最有心得之一人”。
![]()
1934年,吴石回国,担任了参谋本部厅长,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那时候,蒋介石对他十分赞赏,甚至会在每周专门抽出时间,召见他一次。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吴石的表现非常突出,在桂南会战后,被白崇禧推荐到第四战区,担任了中将参谋长。
那时候,吴石便对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队有了好感。对此,他的挚友吴仲禧,在后来回忆说:
“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
1944年,在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时,吴石曾多次要求增兵抗日,但却迟迟没有见到援兵,最终导致吴石所在军团大溃退。
![]()
之后,吴石目睹了百姓拖儿带女,在寒冷的天气中不得逃亡在桂黔公路上,忍受着敌机轰炸和日军的追击,并因此大量死亡的惨象。
当时,吴石第一次对自己舍身效忠的“党国”产生了怀疑,并对家人说:“我再也不干了!”
不久后,吴石便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的职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吴石又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官在接受上海时的丑陋面目:他们不顾上海人民的死活,大面积地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心中十分悲痛。
1946年,吴石担任了国防部军史史料局局长,聂曦也被调到史料局任职。
![]()
国防部军史史料局,负责整理和管理军方历史档案、作战文件及战略资料,是一个文职部门。
虽然史料局是一个文职部门,局长看起来也是一个文职,但却实际掌握大量核心军事信息,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数能接触战略决策层的高层职位之一。
吴石之所以能够担任这一重要部门的局长,与他“十二能人”的美称和编纂的《兵学词典粹编》有关。当时,这部著作获得了蒋介石和冯玉祥的所作的序言。
任职期间,吴石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历史战役数据和部队配置信息,积累了对国民党军队指挥体系的深刻理解。
1947年,在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极端失望后,吴石说了“国民党不亡没天理” 的话,并选择了改变自己的立场,完成了信仰的抉择。
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成为了插入敌人心脏的利剑。
![]()
那时候,吴石经常往返于沪宁之间,为共产党不断送来重要情报,以何家为中转站,递交给华东局。
1948年,在解放军逼近南京的时候,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主张将国防部保存的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直接运送到台湾。
为了将这些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留下来,吴石提出了暂移福州的建议,并为这个建议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
事实上,吴石将这些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转到福州,是因为他从其他渠道得知了自己即将担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这样一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便可以在福州起义,并将这些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交给解放军。
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在不得不将第一批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送到台湾后,吴石命令把剩下的档案转移到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起来。
![]()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吴石匿藏下来的298箱保存无损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被呈献给了解放军。
而吴石将军本人则不顾自己的安危,前往台湾担任了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努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新中国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了吴石这样的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再次向吴石将军、陈宝仓将军、聂曦等革命先烈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