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石案在台湾爆发。这起事件引发了国民党当局高层的剧烈震动。周至柔时任“参谋总长”。他在这场风波中处于一个危险的位置。吴石是他的副手。这层关系让他受到了牵连。然而,真正的危险来自他的政敌。有人想利用这个机会,彻底终结他的政治生命。
![]()
1950年的台北充满了怀疑。马场町的枪声结束了吴石的生命。蒋介石刚恢复职务。他最痛恨内部的背叛。吴石案的发生,让他感到愤怒和难堪。周至柔是当时的“参谋总长”。他发现自己成了事件的中心。
周至柔的处境很困难。吴石的职务是“国防部参谋次长”。他是周至柔的直接下属。在当时的体系中,副手出了大问题,上司必须承担责任。周至柔背负了“用人不察”的指控。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
![]()
周至柔还做了一件不明智的事。案件刚发生时,他试图为吴石辩解。他提到了两人同为保定军校的背景。他告诉蒋介石,吴石“本性忠厚”。在当时人人自危的环境下,这种“说情”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让他与案件的牵连看起来更深。
周至柔正忙于应对这场危机。他没有料到,一个新的威胁从美国出现。这个威胁来自他的老对手,毛邦初。
毛邦初的背景很特殊。他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侄子。凭这层关系,他成为空军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他曾是笕桥中央航校的校长。他本应是空军的掌控者。
![]()
周至柔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周至柔来自陆军保定系。他依靠陈诚的支持,进入了航空委员会。他逐渐掌握了空军的实际权力。这引起了毛邦初等空军元老的不满。周至柔还深受宋美龄的信任。这让毛邦初对他的积怨更深。
两人到台湾后,矛盾因为金钱而激化。毛邦初被派到美国。他担任“空军驻美办事处主任”,负责军事采购。这是一个可以接触到大量资金的职位。
![]()
周至柔在国内担任“参谋总长”。他不信任毛邦初,也想控制采购权。因此,周至柔在台湾设立了新的采购渠道。这个举动,直接影响了毛邦初的利益和权力。
毛邦初在美国对此非常不满,但没有反击的机会。吴石案的爆发,让他看到了机会。他判断周至柔的政治地位正在动摇。他决定采取行动。毛邦初收集了周至柔在台湾新设采购渠道的资料。他写成密报,呈送给蒋介石。
![]()
密报的指控是贪腐。毛邦初指控周至柔利用职权。他说周至柔用高出市场的价格购买飞机零件和油料,借此获利。
毛邦初的策略很清楚。蒋介石当时对所有人都不信任。周至柔已经背负了“失察”的罪名。如果再增加“贪腐”的罪名,周至柔的地位将难以保全。毛邦初希望借蒋介石的手,清除自己的对手。
![]()
蒋介石接到了侄子的举报。他下令对周至柔的经济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是秘密进行的。周至柔的处境变得非常困难。他必须设法自救。他知道毛邦初的指控很严重。在那个混乱的时期,很难保证所有账目都完美无缺。
周至柔开始寻求支持。他找到了两个关键人物。
![]()
第一位是陈诚。陈诚当时是“行政院长”。周至柔和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学。周至柔也是陈诚派系在军中的重要成员。陈诚不希望周至柔倒台。他向蒋介石进言,担保周至柔的品行。他还提醒蒋介石,毛邦初与周至柔早有私怨。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宋美龄。宋美龄深度参与了空军的建设。空军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它的势力范围。周至柔长期执掌空军,深得她的信任。相比之下,毛邦初作为原配夫人的侄子,并不受宋美龄的欢迎。在这场冲突中,宋美龄选择支持周至柔。
![]()
调查结果对周至柔有利。调查人员没有发现周至柔个人贪腐的确凿证据。在陈诚和宋美龄的支持下,蒋介石的疑虑消除了。
接着,轮到毛邦初面对问题了。蒋介石下令,让毛邦初立刻回台湾报告情况。毛邦初知道自己在美国的采购行为经不起审查。他害怕回到台湾。
![]()
毛邦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拒绝回台湾。他还扣留了手上的大笔军购款项。不仅如此,他还在美国召开记者会,公开指责台湾当局。
毛邦初的公开“叛离”行为,成了一桩丑闻。这也宣告了他对周至柔指控的失败。他不仅没有扳倒周至柔,反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周至柔在这场吴石案引发的风波中,虽然处境危险,但最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