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这天,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
这里是过去白色恐怖时期的重要历史地标,如今因为一场祭拜活动,再次被推上了政治风口浪尖。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出席了统派团体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发起的“白色恐怖”追思大会,亲自向吴石将军致意。
![]()
结果话音未落,民进党立刻跳起来,指责郑丽文。但问题在于,这次郑丽文给出的理由,无论是从历史、现实还是情感层面去看,都很难反驳。民进党反应这么激烈,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心虚与焦虑。
郑丽文挺身而出的背后,是和平声音的真实存在
11月8日,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出现在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她公开表示,这次参与是出于对“和平”的信仰。
郑丽文直言表示,是为了“两岸和平”。吴石将军当年牺牲,是为了国家统一,也是为了避免同胞自相残杀。
![]()
这个理由在现在台湾政治环境中,是极少有人敢站出来讲的实话。
岛内的政治气氛早就被民进党当局刻意制造的长期对立搅得分不清是非,只要有人讲“统一”,就容易被扣帽子。只要谈“交流”,就被贴标签。
可郑丽文没有回避,也没有模糊立场,她把自己的态度摆在了台面上。她站在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的牺牲,思考最现实的和平。
![]()
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刻意没有回避吴石将军的复杂身份。吴石曾是国民党高官,后来选择为中共工作,虽然不是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但也是中共地下情报系统的重要成员。
郑丽文这次出面纪念他,说明她试图把焦点从“对立”转回到“历史意义”上。换句话说,她是希望社会能超越标签,看清历史背后的共通价值。
这其实也反映出一种现实转变,长期以来,两岸议题在台湾地区被民进党当局政治化、情绪化,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对和平没有期待。郑丽文只是把这个期待重新拉回公共讨论中,用行动而不是口号来表达。
![]()
民进党的反应,更多是出于政治防线崩塌的焦虑
郑丽文说了几句话,做了一个简单动作,民进党却表现得像被戳到了痛处。
这种反应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民进党对任何可能削弱其政治主导权的举动,都极度敏感,哪怕只是一次祭拜活动。
他们不只是批评郑丽文参与活动,还声称她这一行为相当于“配合统战操作”。
民进党在面对异议声音时,经常使用这种定性手法来压制对方。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攻击方式,越来越难以达到原来的效果。
![]()
民进党试图把整个活动定性为“统战工具”,其实是把历史当成政治筹码来操作。这种做法,不仅让人反感,也暴露出他们在历史认知上的不安。
郑丽文在这种场合下表达“和平”立场,其实是在挑战民进党对“历史解释权”的垄断。当天郑丽文表示在民进党的执政下,“威权的幽灵、钳制言论自由的幽灵再次笼罩台湾”。
过去民进党总是站在自认为“正义”的位置上讲历史,现在却面对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而且对手还手握历史事实,这让他们显得格外不安。
![]()
民进党过去靠对立维持选票,靠制造对立维持政治热度。但现在,和平这个词重新出现在公共场合,重新获得部分民众认同,就意味着他们的那套“非黑即白”的叙事模式开始松动。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强烈地“破防”,因为这不仅是一次活动的问题,而是他们原有政治结构被撼动的前兆。
郑丽文的路线,是国民党的机会
郑丽文这次参与追思活动,不只是个人行为,也可能代表着国民党内部正在尝试寻找新的两岸路线。
![]()
长期以来,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一直处于进退失据的状态。不敢讲统一,又不敢跟民进党完全对着干,结果就是立场模糊、形象模糊,可郑丽文的行动打破了这种僵局。
如果国民党愿意借此机会重新整理自己的两岸政策,以务实态度面对统一议题,而不是继续观望、回避,那它在政治光谱中的位置可能会重新被界定。
尤其是当社会开始对民进党的“抗中”政策产生疲劳时,主张和平的声音就可能成为突破口。
![]()
但这条路也不平坦,民进党不会放弃打击的手段,他们很可能会继续借媒体、舆论甚至司法工具来打压异议声音。
国民党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反而因内部路线之争出现分裂,那非但抓不住机会,反而会被对手各个击破。
郑丽文能不能让国民党彻底焕然一新,现在还不好说。
但她已经用行动证明,如果有人敢于把和平重新带回台湾地区政治舞台,那社会并不会完全排斥,甚至可能逐渐接受。这对国民党来说,是希望,也是挑战。
![]()
历史不会说话,但现实会替它作证
吴石将军的事迹,被重新提起,这背后是两岸关系几十年来不断变化的一个缩影。他曾是国民党的高层,后来为中共工作,却因人叛变导致他被枪决,那是一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年代。
郑丽文出席追思大会,也是在发出一个信号,和平不是不能谈,只是一直被压着不让谈。而她选择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用一个公开活动把历史拉回现实,其实就是在试图打破这种沉默。
马场町作为过去白色恐怖的象征地,本身就充满象征意义。而民进党在这个场合下的强烈反应,恰恰说明他们并不想让“历史对话”发生。因为一旦历史可以被重新理解,那民进现实政治的很多工具就会失效。
![]()
但历史是挡不住的,社会对和平的渴望、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对民进党政治操作的厌倦,都会逐渐发酵。
谁在走向未来,谁在困守旧局?
郑丽文参加祭拜吴石将军这件事,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次对台湾政治结构的直接冲击。她代表的,不只是国民党的一种态度,更是岛内一部分人对和平的新期待。
民进党的反弹,是因为她说出了他们最害怕听到的声音,和平依然受到支持,统一依然在讨论。
![]()
未来的路还长,但历史已经给出了提示。谁愿意面对现实、尊重历史、回应社会真实的情绪,谁才可能赢得未来。
而谁继续躲在旧有叙事里制造对立,终将被现实抛在身后。郑丽文走出的这一步,踩在了通往改变的路口上。
参考信息:
史上首次,郑丽文出席“白色恐怖受难者”秋祭,“打破僵局的关键一步”——观察者网2025-11-08 21:16
郑丽文祭拜现场,民众高喊“我们都是中国人”——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09 01:0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