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里,松柏常青,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中收复腾冲牺牲的数千名中国远征军将士。而在这片安息之地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个呈跪姿面向烈士墓的日本兵雕像。
它们日复一日地跪在那里,代表着一段无法被遗忘的历史。多年来,日本方面曾多次提出要求,希望拆除这四座跪像。对此,中方的回应明确而坚定:可以,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
那么,这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沉甸甸的分量?
要理解这三个条件,我们首先要明白这四座跪像为何立在那里。时间回到1944年的腾冲战役,这是中国抗战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完全收复有日军驻守的县城。战斗异常惨烈,中国远征军付出了伤亡近万人的巨大代价,最终全歼日军。
为了安葬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国殇墓园得以建立。而那四座用腾冲本地火山石雕成的日本兵跪像,象征着侵略者对牺牲英灵的永久忏悔。它们不是简单的雕塑,而是历史的见证,是让后人铭记战争残酷与先烈英勇的活教材。
![]()
基于这段不容篡改的历史,中方提出的三个条件,条条关乎历史正义与民族尊严:
第一,日本政府必须正式拆除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是原则性问题。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这些人是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元凶。他们的存在,是对所有受害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一边供奉着战犯,一边要求拆除象征侵略与忏悔的跪像,这在逻辑和道义上都是说不通的。只有彻底清算军国主义的罪恶根源,才能为真正的历史和解创造前提。
![]()
第二,日本政府必须官方、正式地修改其历史教科书,承认其对华侵略的史实,并停止一切美化与歪曲战争罪行的行为。
历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基石。如果日本的年轻一代在他们的课本上读到的依然是经过粉饰的、模糊了侵略性质的“进出”,而非明确的“侵略”,如果他们不了解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残酷史实,那么真正的反省就无从谈起。
拆除跪像,应当是建立在正确认知历史、真诚忏悔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抹去历史的痕迹,方便继续歪曲事实。
![]()
第三,日本政府必须就当年的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进行官方形式的正式道歉。
道歉,是愈合伤口的第一个步骤。尽管过去日本有过一些表态,但始终缺乏一个如同德国那样明确、彻底、官方的国家道歉。一个真诚的、被国家意志背书的道歉,是中国人民应得的公道,也是日本展现其与过去军国主义行径彻底决裂的最基本姿态。
在没有等到这个正式道歉之前,这四座跪像就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它们提醒着世人,历史的公义尚未完全实现。
![]()
可见,这三个条件并非刁难,而是对历史、对公理、对万千死难同胞的一个基本交代。
腾冲国殇墓园里的那四座跪像,早已超越了石雕本身。它们是一面镜子,照见历史的残酷与庄严;它们也是一把尺子,衡量着对待历史的态度。
当这三个条件被满足之日,或许才是这四座跪像完成其历史使命,可以被移走之时。而在那一天真正到来之前,它们将继续跪在那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