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国大地战火纷飞,一场不对等的战役在晋城悄然展开。
![]()
敌人是装备精良如钢铁洪流般的日本坦克联队,我军却只有一千名未经沙场的新兵和二十斤受潮的炸药。
在这几乎没有胜算的情况下,一位叫王耀南的工兵连长,临危受命率部死守,却用智慧与胆识筑起了抗敌的钢铁防线。
谁也未曾料到,这场注定要被碾压的阻击战,最后竟逼得敌人反过来向总部呼救。
王耀南这位出身贫苦、身负血债的江西汉子,如何完成这场不可能的任务?
![]()
他的工兵部队又是怎样变废为宝,将战场变成敌军的地狱?
战局骤变
1938年,华夏大地硝烟未散,此时的武汉正处在抗战最为胶着的关口,日本方面妄图占领武汉,继而控制华中、打通南北。
为了打破这一图谋,中国军队以武汉为中心,在周边展开布防,最关键的一环,正是由朱德、彭德怀统领东路军主导的第二战区。
为了配合武汉会战,第二战区布防被划分为三路大军,西路是阎锡山麾下的晋绥军,南路是卫立煌统领的国民党第三十三军团,东路朱德统帅下的八路军、西北军以及川、滇两省部队。
![]()
这三路兵马形成了对日军的合围之势,日本方面则派出骁勇善战的第十四师团,将部队分成九个小队,谋划将中方逐个击破、围而歼之。
战斗打响后,朱德亲自挂帅,率军最先迎战日军前锋,这支混编队伍作战风格灵活果断,机动迅速,便让日军折损惨重,一时间尸横遍野、阵脚大乱。
捷报传回,后方振奋,尤其是卫立煌这位老将,看到朱德部势如破竹,心中胜负之气陡然升腾,遂立下决心,不仅要胜,还要吃掉十四师团。
![]()
于是,他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亲率主力部队在日军退守的峡谷中设伏,多次交锋中,竟然真的将日军赶入绝境,俨然要上演一场大围歼。
卫立煌越战越勇,想用一场史无前例的歼灭战震惊国共两界,正当他准备向朱德发出联合围剿的信函时,一道密令撕裂了他的战略部署。
蒋介石出手了,看到卫立煌即将获得巨大功劳开始按捺不住。
当时,蒋介石调令自己最为器重的学生李默庵,出任第三十三军团新任军团长,名为协助,实则架空卫立煌,两名军团长开始明争暗斗。
![]()
日本方面则采取了极为罕见的临时换将措施,由铁腕人物井关隆昌接替,与此同时,一支由73辆坦克组成的日军重装部队悄然从晋城西侧绕出。
临危受命
就在卫立煌与李默庵的内斗尚未平息,西北军将领杨天觉望着卷土而来的钢铁巨兽,第一时间向八路军发出紧急求援电文。
百里之外的八路军指挥部,王耀南正坐在简陋的工兵营帐中,摆弄着一颗受潮的炸药包,试图用晒干的方式使其恢复部分爆破力。
![]()
正当他专注处理着炸药,一名参谋将电文交给了左权,左权看完眉头紧锁,望向工兵营方向,低声对身边参谋说了一句。
“叫王耀南过来。”
彼时的王耀南,已不是当年那个赤脚在萍乡乡间跑爆竹的小孩,早已在战火中百炼成钢。
他不是一名正统士兵,却是名副其实的爆破天才,井冈山时期担任爆破队副队长,十几岁便能精准计算炸药装填与爆破角度。
![]()
在沙县攻城战中,他利用简陋坑道爆破撕裂敌军坚固的城墙,使我军几乎无一人伤亡便全歼守军,战功赫赫,被誉为“工兵王”、“爆破王”。
“耀南,晋城失守,日军坦克部队突破了西北军防线,七十三辆坦克正南下,我们决定让你率部前往阻截。”
王耀南顿时一愣,他不是怕死的人,面对步兵与碉堡尚有一战之力,可这次面对的是七十多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
![]()
“我……手里只有一千来个新兵蛋子,连一门像样的迫击炮都没有,炸药也就二十斤,全受了潮,我拿什么去挡坦克?”
“现在,西北军守不住,李默庵那边调不出援兵,只有你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你必须想办法拖住这七十三辆坦克,否则,卫立煌几万人全得搭进去,整个战局将功亏一篑。”
王耀南站在那里,良久没有开口,这是死命令。
就这样,他带着一群新兵蛋子和那一袋受潮的炸药,踏上了北上的路途,要在天亮前赶到西北军驻地。
![]()
此时的西北军杨天觉部队已被坦克群打得节节败退,王耀南远远望着那片惨烈景象,这支坦克部队若不被拦下,整个第二战区的防线都将被撕开口子。
抵达西北军指挥部时,武士敏正蹲在地图前,满脸阴郁地盯着前线的调度图,见到王耀南到来,立刻迎上前。
“王连长,你就是八路那边派来的工兵主任?来得正好,敌人的坦克就在五十里外,咱们要是再不想办法,这仗就没得打了!”
“我们来是为了帮你们守住这条线,但我得实话实说,我手里只有一千来个新兵,还有二十斤受潮的炸药,要对付七十多辆坦克,单靠我们是扛不住的。”
![]()
“就靠这点家伙,怎么顶?那可是七十三辆钢铁怪兽啊!”
“再薄的命令,也得有人去挡,我这次来,不是要你们救我,而是求个火力支援,给我一个机枪营,至少能保护我的人挖雷、布阵。”
武士敏沉默片刻,抬头望着王耀南,眼前这个身材瘦削、穿着打补丁军装的工兵连长,眼神却像山一样沉着。
“行,既然你敢上,那我武士敏也不藏私,我给你一个机枪营,再加上我的警卫连,全归你调遣。”
![]()
离开西北军营后,王耀南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李默庵的指挥部,与卫立煌内讧的李默庵此时正焦头烂额,听闻八路军要他支援,连忙求救。
“王连长,你说你需要什么,只要我能给的,我全给。”
“我不求您派兵,也不求粮,只求两样东西,废炮弹和雷管,我能改造成跳雷,日本人的坦克再重也得怕它。”
“好!你要两百发,我给你一千发,雷管也一并送上!”
两日后,夜幕低垂,工兵营火光点点,那一千发废炮弹被堆成山,士兵们正忙着拆壳取药,受潮的炸药被摊开在篝火旁烘干,王耀南用小刀削着雷管接线,一边低声叮嘱。
![]()
“记住,线要细,角度要准,别装太满,炸药多了,雷起不来。”
终于,第一枚跳雷做好了,那是一种奇特的爆破装置,外形低矮,装填着从炮弹中取出的炸药,底部是改造过的弹壳,触发后能跳起数尺,在空中爆炸,碎片横飞。
接下来的几天,他带领工兵们在日军必经的山谷口布下两道雷阵,第一道为诱敌深入的假阵,第二道为真,跳雷藏在湿泥中,只露出微微的铁钉触发线。
雷阵布完,王耀南站在山口俯瞰那片空地,西北军的机枪营已在两侧高地布防,口袋阵形初具雏形。
![]()
黎明破晓,远处传来沉重的轰鸣声,地面微微颤动,日军坦克铁流正一点点逼近,王耀南脸上没有惧色,只有一种决绝的宁静,一场以血为号的伏击就要开始。
逆风翻盘
山风卷起尘沙,掠过荒凉的山谷,就在第一辆坦克碾过那条暗藏跳雷的小沟时,一声闷响炸裂天际,泥土与碎石腾空而起。
坦克被抛离地面,厚重的履带在空中扭曲变形,随即重重砸落地面,爆炸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山谷。
第二声爆炸紧接着传来,那是跳雷连爆,是王耀南亲自设计的错位引爆法,前一颗炸雷的震动会触动后一颗的感应线,使爆炸呈波浪状蔓延。
![]()
就这样,第二辆坦克的底盘被炸穿,炮塔被气浪掀起半米高,炮口歪斜地插入泥中,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日军指挥官大喊着命令,后方的坦克开始掉头,却被前方浓烟与火光彻底扰乱阵形,履带乱蹭、车体互撞,混乱期间,又一连串爆炸声接踵而至。
烈焰照亮日军士兵惊恐的面孔,两侧高地上的西北军机枪营同时开火,被迫弃车的日军士兵无处可逃,只能被铁与火无情吞噬。
与此同时,埋伏在后方的爆破手拉动引信,后山坡的岩壁轰然坍塌,巨石滚滚落下,将山道彻底封死,被困其中的装甲部队如瓮中之鳖,王耀南趁势命令。
![]()
“前进!掩护西北军!把他们堵在谷口,谁也别让出去!”
工兵连与机枪营冲下山坡,步枪、手榴弹齐上阵,所有人都红了眼,王耀南亲自端起步枪冲在最前,弹壳从耳边飞过,连眼都没眨一下。
持续三个小时的爆破与火力交织,将这支号称“皇军精锐”的装甲联队彻底击垮,直到午后,谷底的爆炸声渐渐停歇。
武士敏带着部队赶来收尾,看着满地被炸成废铁的坦克,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
此后,王耀南迅速命令工兵们将剩余的雷埋在晋城外缘,构筑起新的雷区,将残余的坦克与十四师团死死困在城内,城中日军连连呼救却再无援手,数日后彻底溃败。
![]()
那一天,晋城上空的硝烟久久不散,不可一世的日军装甲部队已成瓦砾堆,风从北方吹来,吹散了硝烟也带走了日军的嚣张。
战后,上级特电嘉奖,称此役为“晋城阻击奇迹”,朱德、左权联名上报八路军总部,授予王耀南“民族英雄”称号,那一袋受潮炸药成了八路军工程兵的象征。
王耀南没有停下脚步,率工兵部修建延安机场,又主持了娘子关隧道、大桥等多项军事工程,抗战胜利后,继续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大授衔时,他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人们依旧记得,晋城,那一仗,他们用二十斤受潮的炸药,换回了几万人的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