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被查了,不是因为卖假货,也不是因为“先涨后降”的套路,而是因为它,太会“跳”了。
手指刚点开百度查个天气,手机稍微晃一下,人就“咻”地一声被拽进淘宝“双11”主会场;想看个快递信息,结果闲鱼App一启动,还没看清界面,直接跳转天猫;连菜鸟裹裹都成了“内鬼”,轻轻一碰屏幕,立马把你送去领红包。
![]()
这不是科技便利,这是数字绑架;不是广告推送,是赤裸裸的强制引流。
用户愤怒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连拒绝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关闭按钮藏得比针眼还小,倒计时动辄5秒起步,更别提那些故意把“跳过”做成灰色、把“立即进入”做得又大又亮的设计,这哪是尊重选择?分明是诱导误触。
而“摇一摇”功能更是离谱:走路颠一下、地铁刹车一晃,甚至只是手抖,都能触发跳转。有网友苦笑:“现在拿手机得像端盘子一样稳。”
![]()
这种“霸屏跳转”,早已不是淘宝一家的问题,而是一场行业性的道德溃败。淘宝带头搞这套,其他App立刻跟风效仿。
你今天被京东“摇”走,明天被拼多多“弹”飞,后天连听歌软件都能把你送进直播间。整个互联网仿佛达成默契:用户体验可以牺牲,但流量必须到手。
背后是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有技术公司专门提供“高灵敏度跳转SDK”,声称“转化率提升300%”;广告主按点击付费,平台躺着分钱;用户则成了被反复收割的“数据牲口”。
没人问你愿不愿意,只关心你跳没跳进去。毕竟,在算法眼里,你的烦躁也是“停留时长”。
![]()
讽刺的是,国家早有明文规定。
2023年工信部就发文强调:开屏广告必须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不得利用“全屏热力图”或“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方式诱导操作。
今年7月,网信办牵头制定的《摇一摇广告安全标准》更明确要求:触发阈值必须合理,且需经用户主动授权开启。
![]()
可现实呢?这些规定在利益面前形同虚设。淘宝们嘴上喊着“用户第一”,背地里却把“强制跳转”设为默认选项,关都关不掉。你去设置里翻十层菜单,可能才发现那个开关早就被隐藏或失效。这不是技术做不到,是根本不想做。
这次杭州市监局出手调查,网友一片叫好,但更多人心里发凉:为什么非要等到全民吐槽、热搜爆了才管?过去几年,类似投诉成千上万,“李跳跳”这类屏蔽工具下载量破亿,早已说明问题有多普遍。监管不该总是慢半拍,等火烧眉毛才拎水桶。
更值得警惕的是,淘宝作为行业巨头,本该是规则的引领者,却成了乱象的始作俑者。它手握海量用户和顶级技术,不去优化体验,反而带头搞“流氓式引流”,带坏了整个风气。
![]()
如今被查,算是咎由自取,但也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流量不是免死金牌,用户忍耐更不是无限资源。
我们呼吁的很简单:我的手机,我做主。点不点广告,跳不跳页面,必须由我说了算。
希望这次调查不只是走过场,而是真正斩断这条“强制跳转”的利益链。否则,今天被查的是淘宝,明天换件马甲,照样卷土重来。用户的每一次愤怒,都不该被当成噪音,而应成为改变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