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果马寅初没有提出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如今我国会怎样?

0
分享至

1953年春,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刚刚摆上国务院的长桌,统计人员报出“六亿零二百万人”的数字时,屋子里的气氛明显一滞。周总理放下手中的铅笔,说了句:“六亿,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一句,份量却不轻,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新中国是在废墟上起步,粮票、布票、油票样样紧缺,若人口再像野草一样疯长,任何宏大的工业化蓝图都可能变成纸上谈兵。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67岁的经济学家马寅初结束南方调研回到北京。他一路看见江浙农村新生婴儿扎堆,乡镇食品站门口排队的队伍比年前足足长了一倍。返京的火车上,同车的区干部顺口问他:“马老,人口多不是好事吗?咱们人多力量大。”马寅初抬眼,只回了五个字:“粮食跟得上吗?”这句追问后来演变成他笔下“新人口论”的灵魂:人口如果压过资源供给,再多的热情也难换来面包。



假设那一天的对话没有发生,假设随后十年里“控制人口”的呼吁被彻底搁置,中国会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粗略估算,如果生育率一直保持1950年代的水平,到2020年代中国的人口规模很可能超过十八亿。这个数字不是凭空吓人——同一时期印度曾在未彻底推行全国性计划生育的阶段,人口曲线一度冲到世界第一,中国若不加干预,增长速度绝不会比印度慢。

人口扩张带来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粮食。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耕地总量大约十八亿亩,即便亩产逼近四百公斤,也只能勉强覆盖十二亿左右人口的口粮需求。若人口突破十五亿,单靠农田增产已力不从心,只能砍林开荒或进口粮食。进口要用外汇,七十年代的中国拿不出这么多美元,砍林又会破坏水土。一进一退,很可能重演19世纪末“棉花换粮”的困境——卖资源、买口粮,经济结构被迫畸形。



粮食之外,城市化进程也会撞上天花板。按照无计划生育路径推算,到本世纪初中国城市人口有望冲过十亿。城市维持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在污水处理、供暖供电、交通疏导等方面同步扩容。那意味着每年新增至少三十万套住房、上百万学位和上千公里城市道路。财政盘子再大也禁不起这种“跑马圈地”式摊派。可以想见,棚户区会成片蔓延,地铁永远挤不上车,医院走廊里打吊瓶成为常态。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后果是教育质量滑坡。若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维持高生育率,高考扩招还没开始,初高中学位却早已爆棚。教师数量跟不上,能进课堂的学生只能挤在一百多人的大班里。师生比倒退,升学率下滑,农村孩子继续在田里见缝插针地干活,城乡差距将被无限放大。那时,中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的“工程师红利”就难以形成,高精尖产业仍会困在襁褓。

女性处境同样值得关照。缺少计划生育政策,早婚早育会成为一种常态。平均来看,女性一生可能生育四到五个孩子,身体负担极重,就业机会自然流失。以1982年为例,当时女工比例已达38.5%,若再多生两个孩子,很多女工不得不回归家务,大规模退出劳动市场。结果不仅是家庭收入减少,更是国家制造业缺失了半壁江山的熟练女工,工业产能和产品质量都将打折扣。



同时,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推高失业率。试想2000年左右的劳动力市场,每年将有近三千万农转非或应届毕业生涌入城市,岗位增速若跟不上,大批青年只好在夹缝中生存。缺乏体面的工作往往催生治安问题,小偷小摸、地下赌场乃至更暴烈的群体性事件都会频繁出现,这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压力。

还有环保账。人多意味着能源与排放同步飙升。若十五亿人口人均年用煤量保持700千克,全国煤耗将超过100亿吨,超出可持续开采量两倍以上。雾霾、酸雨会提前数十年席卷华北、长三角。河流的污水处理容量本就不足,再加上过度取水,黄河断流或许不是一年一段,而是全年多段。生态衰退最终会反噬粮食和健康,人口—资源—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国防安全层面也存在隐患。兵源虽多,但武器装备与训练经费不可能按同样倍率扩张。结果是常备军人均装备落后,国防现代化进程被拖慢。常备军数量庞大还会占用更多财政支出,挤压科研与基础设施预算。说到底,“人海战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并非优势,人口红利一旦超过经济承载力,反而可能成为包袱。

更隐蔽的问题则是人口结构。没有计划生育,年轻人口比例偏高,表面看似朝气蓬勃,实际上隐含了抚养比畸高、公共财政压力骤增的风险。当高生育潮过去,庞大的婴儿潮一旦步入老年阶段,瞬间转化成沉重的养老负担。到那时,社会保障缺口不仅吞噬财政,还会拖垮子女辈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抑制消费。这条曲线在任何国家都验证过:婴儿潮来得猛,老龄潮也同样猛烈。

有人或许认为,庞大市场能撑起内需,避免经济衰退。然而,购买力并不等于人口数量的简单加总。若人均收入因就业困难被拉低,总需求同样受挫。低工资、低福利、高物价形成恶性联动,企业利润被稀释,投资意愿下滑。社会分配矛盾随之尖锐,走向两极分化。历史早已证明,过多人口与高质量市场之间并无必然等号。



值得一提的是,若无计划生育,中国的经济改革也会受到干扰。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吸纳外资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完整供应链”。如果劳动力供给过剩到不可控制,工资低到工人难以维系日常生活,社会不满情绪会迅速积聚,工厂罢工、流动工人大规模聚集,外企未必敢长期押注。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将被失序的人口及社会矛盾抵消,外资可能转而寻求更稳定的市场。

回到马寅初本人,他当年抛出的“控制人口”观点在五十年代并不受欢迎。有人批评他“唱衰社会主义”,甚至有媒体用“反动”为标题评价他。但多年后,国家工作会议上关于人口与经济的报告引用了他的核心数据。面对晚来的肯定,他只说:“无论赞成反对,数字不会说谎。”这句平静的回应如今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当然,计划生育并非完美无瑕。独生子女带来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仍待解决。不过,只要把“有无政策干预”两个世界摊开对比,很难否认控制人口增长在特定历史阶段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回旋余地:孩子能挤进教室,青年能在工厂上岗,城镇有空间建地铁,粮仓还能装下秋收。若没有这些前提,后来的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恐怕都要减速甚至偏航。

历史没有如果,但假设常能提醒人对既定事实保持敬畏。马寅初当年孤身敲响的警钟,最终在国家层面转化成系统工程,为后来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清理出宽阔跑道。认识这一点,不是把功劳简单归于个人或政策,而是再次确认:任何时代的公共抉择都绕不过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那条隐形却坚硬的平衡线。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再见,皇马!西媒曝老佛爷即将离任,最大目标已完成,拿下7欧冠

再见,皇马!西媒曝老佛爷即将离任,最大目标已完成,拿下7欧冠

祥谈体育
2025-11-15 11:30:55
我借给女儿150万买房,女婿每月按时还钱,直到那天我翻到了纸条

我借给女儿150万买房,女婿每月按时还钱,直到那天我翻到了纸条

诗词中国
2025-11-13 20:20:13
相亲市场为啥女多男少了?网友:男的去按摩店啦,女的一般不去

相亲市场为啥女多男少了?网友:男的去按摩店啦,女的一般不去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4 00:10:03
“14亿中国人民对此绝不答应!”

“14亿中国人民对此绝不答应!”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10:51:55
薛剑“越战越勇”!当众提出“中国有权驻军日本”,高市向G7告状

薛剑“越战越勇”!当众提出“中国有权驻军日本”,高市向G7告状

云上乌托邦
2025-11-15 15:03:13
李连杰返老孩童被扒新线索!本人行为太反常,官媒曾披露具体细节

李连杰返老孩童被扒新线索!本人行为太反常,官媒曾披露具体细节

扒星人
2025-11-15 10:30:50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不写散文诗
2025-11-13 14:08:21
4-0!巴萨2亿天王缺席,西班牙仍狂胜,5战19球剑指美加墨

4-0!巴萨2亿天王缺席,西班牙仍狂胜,5战19球剑指美加墨

我的护球最独特
2025-11-16 03:03:42
直到看见再次官宣“喜讯”的郭晶晶,才明白霍震霆说下嫁的含金量

直到看见再次官宣“喜讯”的郭晶晶,才明白霍震霆说下嫁的含金量

乐界品鉴官
2025-11-15 16:40:40
一年之内两次输给广东!媒体人:四川女篮全运会失利又是沉重一击

一年之内两次输给广东!媒体人:四川女篮全运会失利又是沉重一击

狼叔评论
2025-11-16 01:22:19
驾驶证不再是12分?车辆将不再年检?交警:有车没车都需要了解下

驾驶证不再是12分?车辆将不再年检?交警:有车没车都需要了解下

李博世财经
2025-11-14 14:23:08
撒贝宁一家回武汉聚餐,龙凤胎可爱,李白又高又瘦蝴蝶结头绳抢镜

撒贝宁一家回武汉聚餐,龙凤胎可爱,李白又高又瘦蝴蝶结头绳抢镜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4 12:37:52
八强对阵揭晓!江苏打辽宁,朱婷13点出战,福建错失大好局面

八强对阵揭晓!江苏打辽宁,朱婷13点出战,福建错失大好局面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15 22:16:56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石破茂接连公开反对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石破茂接连公开反对

政知新媒体
2025-11-15 21:11:14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诗意世界
2025-11-14 15:06:16
男士的发型为何如此一致?两边理得非短几乎可见头皮

男士的发型为何如此一致?两边理得非短几乎可见头皮

品川知道
2025-11-15 16:10:11
云南百万粉丝网红小英的丈夫被刑拘: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

云南百万粉丝网红小英的丈夫被刑拘:酒后肇事逃逸致人重伤

澎湃新闻
2025-11-15 20:58:29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钧言堂
2025-11-15 21:29:43
才知道,原来微信还可以“监控”对方聊天记录,不知道可惜了!

才知道,原来微信还可以“监控”对方聊天记录,不知道可惜了!

CG说科技
2025-10-24 18:36:15
26胜7负!樊振东回应4-2逆转王楚钦:他现在是国乒的绝对领军人物

26胜7负!樊振东回应4-2逆转王楚钦:他现在是国乒的绝对领军人物

风过乡
2025-11-15 14:36:33
2025-11-16 04:52:49
微野谈写作 incentive-icons
微野谈写作
公文写作复盘,职场规划发展,历史人文知识,与你一同成长
656文章数 36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家居
房产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百年巴洛克老建筑夜景刷屏全网,哈尔滨40年坚守:让历史活成顶流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