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李子悦
供热季将近,来自聊城的工业余热跨越百公里抵达济南,“聊热入济”今冬首次送暖。
清晨6点,济南“聊热入济”工程B4号中继泵站的控制室内, 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聊热入济”工程B4号中继泵站现场负责人韦金昌正密切关注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此刻,来自聊城信源电厂的工业余热,正以高温热水形态,通过直径1.6米的“超级暖气管”奔来。
自“聊热入济”北线贯通投入使用起,这项工作成了韦金昌的日常。“压力正常,温度正常,流速正常。”韦金昌在工作笔记本中认真记录。
“聊热入济”工程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将聊城电厂的余热“变废为宝”,为济南提供稳定、清洁的“域外热源”。
据介绍,“聊热入济”北线以聊城信源电厂为主热源,供应济南起步区及济南主城区东部;南线从聊城郝集电厂抵达长清区后,与来自泰安的“石热入济”热源混合为济南主城区西部供暖。
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供热需求,“远水”不仅解了济南“近渴”,还是构建区域能源共同体的关键一环,助推“一网多源”供热体系成型。
信源电厂为济南提供稳定的“域外热源”,既节省了冷却处理成本,又为自身工业余热找到高价值出口,实现了从“能耗大户”向“供能枢纽”的转变。聊城以自身资源助力区域减排,为跨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提供范例。
来自聊城的热源,是怎么跨越了一百多公里,送到济南市民家中的?
过去,信源电厂发电余热通过冷却塔排入大气;如今,这些“废热”经过提取转换,以高温热水的形式出发,在2.5兆帕的高压下,踏上赴济之旅。
整个长输管道像高压锅一样封闭运转,热流抵达济南之后,沿途在起步区、华山能源站、高新能源站分批“卸货”,暖流送进千家万户,而冷水则返回聊城的电厂,循环利用后再次发电,真正实现余热“吃干榨净”。
这笔“绿色账”沉甸甸:南北两线达产后,主城区54台供热燃煤锅炉将全部关停,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6万吨,相当于4个塞罕坝林场一年固碳量。
将百公里外的热量“搬运”进城,绝非易事。这条埋在地下的“超级暖气管”跨越3市5县区,途径17个乡镇140个自然村,需穿越黄河、高速公路、铁路及密集的市政管网等上百处关键障碍,如同进行一场不间断的“微创手术”。
温度每下降一度,效率就损失一分。项目团队采用先进保温材料与创新结构设计,为管道穿上“棉袄”,并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化解管道应力,确保热量“跑得远、丢得少”。“咱这百公里热损耗基本在一度左右。”韦金昌颇为自豪地说道。
“我们在管道内铺设了光纤设备,能感应管道状态,实时在中控大屏显示。如果出现滴漏,可以精确定位。”韦金昌指着中控室大屏说道,“并且我们投入使用无人机巡检,搭载热成像,实时感应反馈。”
据介绍,这条“智慧管道”能精准感知温度变化,经过大模型训练学习,漏点能够精准定位到0.5米以内。一旦发现管道异常,沿线部署的智能机库会自动放飞无人机,迅速到指定位置检查,自动分析并上报预警,经后台确认是否需要派人到现场处置。这种“空中巡、脑中算、地面办”的闭环管理,让地下能源生命线的运营维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热水在管网中,通过泵站加压,逐级推动。”韦金昌说,“本线一共4个泵站,我们B4泵站是整条北线的纽带,是连接热源、长输管线与热用户的核心节点。”B4号中继泵站是“聊热入济”北线工程的最后一个压力“补给站”,承担着将外来热源平稳接入城市供热网的关键任务。
![]()
B4中继泵站1#大温差机组。 李子悦摄
泵站内,大型加压泵整齐排列,韦金昌指着机组介绍,“这些设备如同工程的‘心脏’。从聊城来的热量,通过泵站推动管网的水进入主城区,为居民供热;供热之后,热量消耗了,通过泵站把冷水吸收回来,再送回信源电厂,实现循环往复。”
![]()
B4中继泵站高压水泵。 李子悦摄
“B4泵站共有8台高压水泵,供水4台,回水4台。供水是把从电厂的热量带过来,传输到用户家里;回水把释放完热量的水,吸收回来,再通过管网传输回去。供水和回水是两条独立运行的线路。”韦金昌解释道。
在B4泵站的智能控制中心,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管线实时监测体系正在高效运转。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分别代表着流量、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
“这些数据会实时发送到集团总部,由‘智慧供热大脑’长输管网综合管控平台汇总调度。系统可以精准预测未来72小时的供热负荷,自动指挥泵站、阀门进行响应,实现‘源-网-站-户’的全程智能联动、按需分配。”韦金昌介绍。
经过B4泵站的最后一次加压,暖流正进入城市管网,流向千家万户。
在住宅的分管片区换热站,聊热经过最后一次转换,来到了住户家中。同时,济南能源集团设立“能源管家”服务,解决各类问题,确保温暖送进家家户户。
![]()
住宅分管片区换热站。 李子悦摄
“管家,听说已经开始试热了,我家的暖气片为啥还是凉的呢?”
“您稍等,我马上到。”
上午,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和礼分公司洪山名郡中心站供暖管家赵强敲响住户李大姐的家门。
“您这暖气管道是温热的,阀门没打开,我帮您把气放了,过会儿再看看热不热。”赵强伸手一探管道,检查暖气阀门,发现了问题所在。
中午,居民李大姐摸着暖气片,乐呵呵地说道,“今年热得早,家里现在热乎乎、暖洋洋的!”
一股暖流,联通两地;一条管道,见证转型;一份服务,温暖民生。从聊城电厂跨越百余公里到济南千家万户,这场静悄悄的热能革命,正让泉城的冬天蓝天常在、温暖常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