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温度74℃,压力1.6兆帕……”11月8日下午,在济南能源集团供热调度中心,生产负责人关锐盯着大屏上实时变化的数据,百公里外聊城茌平信源电厂的出口供水温度正稳步升高,“聊热入济”工程进入“热身”阶段。
![]()
今冬采暖季来临之际,济南能源集团正式启动“聊热入济”工程首次送热,来自聊城的清洁工业余热顺利抵达济南,标志着“聊热入济”工程正式迈入运营阶段,为泉城今冬供暖筑牢“安全线”。
“聊热入济”是济南能源集团补强能源“一张网”建设的关键实践。据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部城区今冬首次用上域外热源,济南能源集团依托数字化转型优势,构建起“智慧调度+全域巡检”的保障体系。在智慧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流量、压力、温度等数以万计的数据实时跳动,4座中继泵站接力加压,破解长输管网距离远、高差大的技术难题,确保暖流20余小时平稳穿越黄河天堑送达市区。
智慧供热大脑融合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72小时供热负荷精准预测,“源-网-站”智能联动,让每一份热量都按需分配、精准送达。同时,热力集团成功部署并常态化运营长航时无人机智能机库系统,“空中巡、脑中算、地面办”的闭环守护,为热脉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作为我国管线最长、管径最大的长输供热项目,“聊热入济”的首次送热不仅是民生保障的关键节点,更承载着多重发展意义。民生保障层面,项目北线率先投运为济南东部城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优质的清洁暖流,项目全面达产后,将解决济南1亿平方米供热需求,让“暖民心”工程真正温暖千家万户。
绿色低碳层面,项目以工业余热为核心热源,全面达产后每个供暖季可减少标煤消耗129.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6.4万吨,相当于4个塞罕坝林场年固碳量,助力济南主城区54台燃煤锅炉关停,推动城市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深度转型。区域协同层面,项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起“聊城产热、济南用热”的能源共享格局,实现工业余热“变废为宝”的闭环利用,为省会都市圈能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成功范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