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过菜市场,总能看到不少人围着肉摊挑猪蹄。有人直奔标价便宜的,有人专挑蹄子粗壮的,可很少有人较真:这到底是前蹄还是后蹄?
上周邻居张阿姨就吃了这亏,花35块一斤买了“前蹄”,回家炖完一尝全是皮和骨头,肉少得可怜,汤汁也寡淡。后来才知道,商家把后蹄当前蹄卖了。
其实猪蹄的“前后之分”藏着大学问,不仅口感天差地别,做法和价格也完全不同。要是没分清就随便买,不仅可能影响口感,还可能多花冤枉钱,所以学会区分前蹄和后蹄真的很重要!
01
前蹄后蹄,到底差在哪?
先从骨骼结构说起。猪前蹄关节弯曲度大,像人的手腕,活动频繁,故而筋膜发达、肉质紧实;后蹄则像人的脚踝,支撑为主,活动量小,肉厚脂多、骨大肉少。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前蹄肉质密度比后蹄高15%,胶原蛋白含量也高出20%——这直接决定了口感差异。
![]()
1、前蹄:筋多肉瘦,适合红烧、卤制、酱焖。比如经典鲁菜“红烧猪蹄”,必须用前蹄才能炖出“皮弹肉糯”的口感;
2、后蹄:骨多肉肥,适合炖汤、熬制高汤。广东“花生猪蹄汤”用后蹄,汤色奶白、油脂香浓,喝着暖胃不腻口。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很多人觉得“前蹄小后蹄大”,其实这是个误区。猪蹄的大小跟猪的品种、年龄都有关系,单靠大小判断很容易出错。真正靠谱的区分方法,得从猪蹄的外形、结构和用途入手,这几个细节才是关键。
![]()
02
3招分清前蹄后蹄
第一招:看外形
“胖短”是前蹄,“瘦长”是后蹄
猪前蹄因为经常活动,整体形状更圆润,看起来短而粗,蹄尖部位比较宽,就像人的手掌一样厚实;后蹄则是细长型的,蹄尖窄,蹄腿部分更直,有点像人的脚掌。
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前蹄的蹄筋外露更明显,尤其是蹄子内侧,能看到凸起的筋络;后蹄的筋都藏在肉里,表面看起来更光滑。要是你买的时候能看到白色的筋,那基本就是前蹄没错了。
![]()
第二招:摸手感
“软弹”是前蹄,“紧实”是后蹄
用手按压猪蹄表面,前蹄因为结缔组织丰富,按压后会快速回弹,手感偏软但有弹性;后蹄肌肉紧实,按压下去回弹慢,摸起来更硬实。
我专门在菜市场做过测试,同样大小的猪蹄,前蹄拿在手里感觉更“沉甸甸”但不压手,后蹄则是硬邦邦的,质感完全不同。要是商家允许,你还可以轻轻掰一下蹄子,前蹄关节处更灵活,后蹄则比较僵硬。
![]()
第三招:看断面
“有筋”是前蹄,“少筋”是后蹄
要是买的是剁开的猪蹄,看断面最直观。前蹄的断面中心,能看到一根明显的白色蹄筋,粗细和筷子差不多;后蹄的断面要么没有明显的筋,要么筋特别细,甚至只有一点点。
有一次我在超市买猪蹄,导购说特价的是前蹄,结果我一看断面,连筋的影子都没有,当场就指了出来,导购立马换了态度,给我推荐了真正的前蹄。这招可以说是“杀手锏”,百试百灵。
![]()
03
买对还要会处理,这2个误区很多人都犯
区分清楚买对猪蹄,处理环节也不能马虎。很多人炖猪蹄又腥又柴,不是食材不好,而是方法错了。
误区一:用开水焯蹄子
很多人习惯用开水焯猪蹄去血沫,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猪蹄的肌肉和筋膜遇到开水会迅速收缩,把血沫封在里面,不仅去腥不彻底,还会让肉质变柴。
正确的做法是:猪蹄冷水下锅,加3片姜、2勺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煮5分钟捞出。这样血沫能充分渗出,猪蹄也能保持鲜嫩。
![]()
误区二:炖的时候早放盐
盐会让蛋白质凝固,炖猪蹄时如果过早放盐,会导致肉质变硬,不易炖烂。小编建议大家,前蹄炖30分钟后再放盐,后蹄因为肉质较粗,可在炖45分钟后放盐。
我按这个方法做过红烧前蹄,炖出来的肉软烂脱骨,用筷子一戳就能穿透,而且汤汁浓稠,拌米饭都特别香。
![]()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一点的是,根据不同的用途,记得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猪蹄,这样才能让美食达到最佳的口感和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