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是假消息
问题是真问题
AI信息污染太严重了!
一则「中国房产断供率翻倍」的假消息,经由中银报告,成为 「定论」。在各种国产AI上,这已经是个基础数据。
现在,源头辟谣了。
![]()
翻倍为假,但断供率的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2022年,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及克而瑞报告,全国房贷断供率为1.6%,对应约600万套住房(以38万亿房贷余额计算)。
2023年,官方未直接公布数据,但部分机构测算断供率小幅上升至1.8%。
2024年,部分机构宣称断供率升至5%,主要依据法拍房挂拍量激增(全年超50万套,同比增30%)。
当然,这是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有差异很正常。
但最新的一则新闻,又让人头皮发麻:银行果然成了房东!
兰州农商行挂牌出售的近200个房产标的中,有156个是位于辽宁沈抚新区的育才壹品小区,抵债房。
也不知道,兰州的地方农商行,怎么会拥有辽宁的房产。储户把钱交给他们,就是这么随意。
另一家地方银行兰州银行,2024年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数量为1130个,2025年达1779个,增幅惊人!
农信系统当然更是重灾区。
自2024年8月以来,广东农信系统挂牌出售的房产标的共有12386个;
2024年11月以来,四川农信系统有24821个;
辽宁农信系统累计11369个;
贵州农信系统9539个;
吉林农信系统2374个;
福建农信系统623个。
当然,全国同此凉热。农业银行649个、吉林银行2099个,天津银行1227个,中原银行521个,温州银行412个,大连银行226个,哈尔滨银行159个。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吉林农商行等也都在列。
这其中有部分应该是开发贷,但肯定有相当部分是按揭贷。
无论哪种,银行都成了房东。
20年前有「四大傻」之说:泡妞泡成老公(绝无厌女之意,只是引用俗言),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练功练成神功(蛤蟆功)。
现在,炒房炒成房东的,不但有普通人,还有银行!
大家都知道,只要不是断供多年、彻底绝望,银行宁可不断催还,也不会接手。现在主动卖房,说明贷款已没有追回的可能。
拿房在手,烫手是肯定的。要么自己卖,要么法拍。
法拍周期长而价格更低,自己直售的收益可能更好些,于是不顾害羞,自己直接上场。
再次向潘石屹、李嘉诚致敬《》
我最近也想买个小房,看了一下二手市场,一个非常知名的高文化品质盘,自2023年以来,普遍调价6次以上,大部已经腰斩。
关键是,如此调价,仍然三年不能成交,可见市场冷到什么程度。
连初中学历的中介小哥都说,《》
多少年前,人们说房地产这么搞下去,银行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现在看,这个时间点到了。
考验银行命运的时刻一齐到来。
一方面,他们要为地方政府的泥巴贷兜底《》;
另一方面,还要兜底房地产。
受房地产和地方债务拖累的不止地方小行,2024年4月份,由国际评级机构直接将六大行 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再加上降息,家传编辑部智库一位银行高管说,这对小银行利润的挤压是磨盘式的。
从卖房银行名单也能看出来,地方小银行是大房东!
仅今年前5个月,184家小银行获批复合并或解散!
去年全年才204家,与今年前五个月的数据接近!
一位东部信用社领导说,正在等待被合并。
正因如此,关闭小银行被认为是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去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提醒,存款要严选银行,远离风险。
有些储户早就开始用脚投票《存款向境外的大搬家一直刹不住车》
好在大部分经历了计划经济洗礼的人们,对外汇、投资等金融玩法普遍陌生,只剩下房产和银行信仰。
他们是真正的稳定器。
如今,房地产和银行有些萎靡,不知多少人还在傻傻地等待命运的降临。
当然,也有些人笃信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选择投资黄金。
为了围堵这笔钱,现在只要实物黄金交割就得征税;至于金条,自2025年11月3日起暂停提取。
有网友想起美、苏旧电影里的台词:「民间所有黄金都要上交,私自藏金死罪。」
当然,我对房地产有信心,因为我对人口出生率、经济形势有信心;
我对银行有信心,因为银行有国家信用背书。
归根结底,是我对国家有信心。
为什么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如果没有家庭记忆,家就是一句空话。这个任务,只能我们自己来完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