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上海,“我呼吁中国的眼底病患者都应该像管理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去管理好自己的眼底疾病,遵医嘱规范化随访治疗,远离疾病的复发。”在第八届中国进口国际博览会上,中国眼底病领域临床专家共同发出呼吁。
在进博会现场,一场“长效时代”眼底疾病全程管理从“被动”向“全程”转变的国际化赛跑正式开启。来自中国的临床专家、患者、生态圈伙伴,共同见证并启动了这一重要时刻。
中国有超过4000万的眼底病潜在患者人群,与会专家呼吁借鉴中国传统医学“上医治未病”的医学精神,汲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领域通过规范全程治疗实现血压、血糖长期管理的成功经验,呼吁医患和社会需要共同建立对眼底病严重危害,以及坚持眼底病规范化治疗重要性的主动认知,破解眼底病高复发、高致盲困局。
《“十四五” 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 年)》已明确将眼底病纳入核心防控病种,要求“提升早筛早治能力、完善慢性眼底病管理模式”。但在临床实践中,作为终身慢病,“中断治疗”成为眼底病防控的主要瓶颈。研究显示:30%中断治疗超1年的患者会出现永久性视力丧失,且视力无法恢复至中断前水平;另据数据显示,50%以上中断治疗者1年内复发,五年复发率高达73.5%。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教授表示:“过去十年,全球眼底病诊疗经历了从激光主导到抗VEGF药物主导,再到全病程管理的三次变革。当前,全球眼底病诊疗已逐步迈入‘长效时代’,管理方式也逐步从‘被动应对’转向‘全周期防控’。治疗和延长(T&E)模式作为更优方案,在海外已被广泛应用,该治疗模式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视力并降低复发率,这不仅是应对当前临床挑战的关键,更是推动中国眼健康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一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表示:“目前,眼底病诊疗仍面临‘认知不足、随访中断、治疗不规范’三大挑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国的规范诊疗率已实现较大提升,但仍远远不够。我国眼底病患者基数大、分布广,仅靠单一医疗机构或药物难以解决问题,必须构建‘医患协同、数智赋能、多方参与’的全病程患者管理体系,以区域为中心实现上下联动的共同发展,这既是应对临床挑战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眼健康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面对眼底疾病长期治疗和规范管理的挑战,探索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近三年来我国主要眼底疾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初步结果,并启动了“‘长效时代主动管理全程关爱行动”,在“公众认知、早筛转诊、科研探索、患者科普”四个核心方向上全面赋能,支持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生态圈的升级打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在活动现场作了《长效时代,医患主动管理正当时》主题报告。他强调:“眼底病全病程主动管理的核心是‘远离复发’,坚持长期主动复诊治疗维持视力稳定,这是阻止不可逆致盲的唯一路径。
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慧琴教授对此补充:“主动管理不应是医生单方面要求,而是医患共同做出决策的过程。当前国际主流的“治疗-延长”(T&E方案)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减少了负担,让很多患者从‘随意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这就是主动管理的价值。”
编辑: 钱俣颢
责编: 董一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