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公园里,刚刚退休的孙阿姨和老伴遛完弯,正坐长椅上小憩。这时,她忍不住揉了下眼睛,嘀咕着:“最近总觉得视线发花,还时常看到飞蚊,晚上更是不敢开车。”老伴笑了笑:“人上了年纪,眼花也正常嘛。”
![]()
孙阿姨却有些不安,昨天还邻居王大爷突然说他左眼看东西有阴影,吓得赶紧去了医院,没想到医生很严肃:“这可不是简单的眼疲劳,可能涉及大病!”很多人和孙阿姨一样,把各种小小的眼部异常当成“岁月的痕迹”,殊不知,有些看似普通的变化,其实是重大疾病的早期信号。
眼睛被誉为“健康的窗口”,许多全身性疾病都会通过眼部表现“预警”。但令人意外的是,超六成中老年人常忽视这些预兆,导致本可早期干预的疾病耽误治疗时机。尤其是第3种症状,超一半人没当回事,延误了黄金治疗期。到底哪些眼部异常不可忽视?真的是“年龄大了就这样”吗?
“眼前突然发黑、出现重影、视力快速下降、看东西变形、感觉有异物、莫名流泪、频繁红痒、突然眼球突出。”这些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只是“累了、上火”,却极有可能是重大疾病“敲警钟”。
![]()
权威调查显示:45岁以上人群中过半在半年内至少出现过1种上述症状,而能及时重视并就诊的比例不足25%。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刘教授表示:“眼睛出现特殊变化时,可能意味着全身基础疾病正悄然损伤健康,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脑中风等。”
比如,视物变形常被误认为是“老眼”,但它也是黄斑变性甚至早期视网膜脱落的典型信号;而“无缘由的流泪、畏光”则有时与自身免疫异常、干燥综合征有关。尤其是眼前“飞蚊”骤然增多乃至伴随光闪,是视网膜裂孔甚至玻璃体出血的前兆,危险性极高。
临床数据显示:有异常视力变化而忽视就医的患者中,约17.3%半年内被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脑卒中或颅内肿瘤。
当一只眼看东西时有“黑影、暗角”,不要以为是光线问题,这可能是视神经受损,与高血压性脑卒中、脑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密切相关。据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研究,视野异常者发病卒中概率提升21.4%。
突然出现“双影”
不少人把“看东西重影”误解为老花眼加重,其实这是脑部血管或神经病变的高危信号。长期重影可能与脑动脉瘤或眼肌瘫痪有关,一定不能轻视。
![]()
飞蚊症骤然增多/光闪
“眼前突然飘满小黑点、看见闪光”,尤其短期内变化明显,要警惕视网膜裂孔、脱落或玻璃体出血。20%急性“飞蚊+光闪”患者在1月内视网膜脱落,早期干预能极大减少失明风险。很多人把这现象当“老化”,事实恰好相反——这正是重大眼疾甚至全身疾病的先兆。
眼白经常变红
频繁充血、微血管暴露,除了“熬夜”,更是高血压、高血脂导致微循环障碍的体现。上海新华医院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发生率高达18.6%。
![]()
眼球突出、眼睑肿胀
无明显外伤下出现“凸眼”,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疾病。甲亢患者约47.5%有不同程度突眼表现,及早治疗效果更好。
视力短期内急剧下降
突然视力变差,尤其伴有眼内出血、视物模糊,要高度怀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我国糖尿病人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高达34%。
夜间视物困难、畏光严重
夜间看不清路、怕强光,尤其持续加重,警惕干眼症、肝脏功能障碍,甚至营养性视网膜损伤。
![]()
常感异物感、流泪不止
长期“砂眼感”“泪流”未缓解,要早筛查干燥综合征、类风湿等免疫疾病。湘雅医院统计,干燥综合征的眼部症状中流泪异常发生率68.4%。
留意自身身体变化,第一时间就医
若发现上文提及的任何一种眼部异常持续出现,尤其是突然发作/短期变化明显,务必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眼科或内科排查,切勿拖延。
规律筛查,尤其高危人群一年一查
45岁以上、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病史人群,建议每年常规进行眼底、视功能检查,同步监测血压、血糖和甲状腺指标,以早期发现隐疾。
![]()
自我应急措施助力“黄金4小时”处理
假如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急性眼痛、飞蚊骤增/闪光感等紧急症状,争分夺秒,4小时内就诊是救治“金标准”。
加强日常护理与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长时间用眼、反复揉眼、高糖高脂饮食、睡眠不足,这些都会加速眼部疾病风险。多吃富含叶黄素、维生素A的蔬菜(如菠菜、胡萝卜),有助于提升视网膜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