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在10月8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吉训明表示,中国的高血压控制是未来脑卒中防治的重要途径。
![]()
11月8日,国家会议中心,202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发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吉训明在会上展示的图表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患者平均首发病年龄为61岁,而美国、英国分别为74岁、69岁。此外,中青年人群已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增长最快的群体。脑卒中高危人群中,40岁至49岁人群高危比例上升迅猛,相对增长率居各年龄段之首。
他进一步分析,在全国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近80%,是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血脂异常。此外,糖尿病和低体力活动者在高危人群中比例持续上升。
![]()
11月8日,国家会议中心,202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发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吉训明认为,引起脑卒中发病主要原因为高血压,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在筛查和有效干预、重点在基层,这也成为国家把高血压防控、心脑血管防控整合推进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背景下,《健康中国行动一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脑卒中防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印发。
此外,国家卒中学院体系建设也稳步推进。2023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共同推动下,国家卒中学院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成立,旨在构建规范卒中培训体系,提升脑血管病防治能力推动临床科研发展。
一年后,全国启动分院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8家分院,49家专项培训基地。
“卒中关键问题之一在人才。”吉训明说道,依靠大学成立卒中学院,通过全流程管理、授课管理、考核管理和随访管理,确保经过考核的医生能够安全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人才在卒中学院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推动新技术的培训和下沉。
不久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专门提到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吉训明认为,具体到脑卒中防治工作上,要继续深化中风识别行动,构建全域卒中工作体系。他提出,以2026年试点地区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力争达到90%,二级医院卒中中心医院区县全覆盖。
![]()
11月8日,国家会议中心,202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发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