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我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的首次再认证,这不仅是对我院心血管危急重症救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肯定,更标志着县域内急性胸痛救治体系与基层诊疗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
![]()
![]()
从“单兵突进”到“集体作战”
>> 县域“心”防线体系构建 <<
5年来在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指南的宏观框架下,深刻认识到,拯救一颗濒危的心脏,不仅是医院内部的任务,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县域系统性工程。为打通生命急救的“最后一公里”,我院作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率先扛起区域医疗中心职责,持续打造县域“胸痛救治联盟”,整合了县域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构建了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县域胸痛救治网络。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联席会议、模拟演练,将诊疗规范与救治流程无缝对接,确保每一位基层医生都能成为胸痛识别的“前沿哨兵”。一条全天候待命的“救治绿色通道”就此贯通,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精准对接。
![]()
智慧医疗赋能,筛查预警前置
>> 织就“心电一张网” <<
许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始于未被识别的异常心电信号。为此,我院倾力打造覆盖全县的“心电一张网”项目,为联盟单位及重点村卫生室配备了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设备。基层医生在诊室完成检查,数据即可瞬传至我院心电诊断中心,8分钟内出具诊断报告。这张无形的“网”,5年来,累计筛查心电图30,000余份,这不仅是单纯的数据,更是30,000余次对生命的负责。
![]()
从“能治病”到“治好病”
>> 苦练内功,突破技术瓶颈 <<
胸痛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我院以创建为契机,大力引进人才、更新设备,实现了介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从首例独立冠状动脉造影术,到成熟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再到永久性心脏起博器安置术的常规化,一步步攻克技术壁垒,让羌山老百姓无需再辗转奔波,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最有效、最前沿的介入治疗。
数字背后是生命的温度与区域的广度
>>体系建设成果 <<
五年的耕耘,我们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与力量的成绩单:
高危拦截,生命守护于未然:通过“心电一张网”,成功筛出并预警了超过300例高危病例。
区域协同,提升全域健康水平:胸痛联盟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形成了 “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 的县域心血管疾病防治新模式。
![]()
来源: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