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重型战斗机,1985年装备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1989年在巴黎航展上公开亮相,以“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震惊世界。
当时,中西方蜜月期已经接近尾声,苏联局势动荡,经济困难,急需改善苏中关系,用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话说就是“现在轮到我们打中国牌了”。1989年,苏联领导人访华,并表示可以对中国出售包括米格29在内的先进武器。
![]()
一开始,我们确实是想买米格29的,但看了苏27在巴黎航展上的优异表现之后,我们改变了主意,提出想购买苏27。在当时,我们周边的军事强国已经装备了F15、F16、幻影2000、米格29、苏27等先进战机——就连我们台湾省的伪空军都开始首飞IDF“经国”号轻型三代机了。而我们空军及海军航空兵还以一代的歼6、二代的歼7为主力,具备三代机部分性能的“空中蔡国庆”还不成熟。为了快速追上周边国家的空中力量水平,向外国购买先进战机是唯一选择。而在那时候,有意愿向我们出口三代机并且不提政治条件的国家就只有苏联。1990年底,中苏达成协议,苏联向我国出口24架苏27战机及其相关配套的武器弹药和相关设备,并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这24架苏27有20架是单座版的苏27SK,4架是双座版的苏27UBK,主要用于飞行员的培训。虽然1991年苏联解体,但继承前苏联主体的俄罗斯政府表示,会履行之前的协议,按时向我们交付。果然,1992年8月,俄罗斯向我国交付了首批12架苏27SK,到年底,24架苏27交付完毕。
苏27出色的性能得到了我方的高度认可,于是我们就向俄罗斯提出,继续采购更多的苏27并引进生产线。经过两年的谈判,1995年底,中俄达成了继续购买22架苏27的协议,其中16架是苏27SK,6架是苏27UBK。同时,双方也基本达成了转让苏27生产线和技术的协议。这批苏27和前一批基本类似,但增加了基于格洛纳斯系统的A737全球定位系统。
96年的台海危机成为加速苏27国产化的催化剂。当时,台伪军已经装备了先进的从美国进口的F16A/B战机及从法国进口的幻影2000/5型战机,而我军当时只有两个团的苏27能与之抗衡。
![]()
1996年,中俄达成了引进苏27生产线和相关技术的协议。根据协议,苏27的国产化分为四步走:一开始是俄罗斯将苏27送过来,先拆散,然后再手把手的教我们组装;跟着是由俄罗斯提供零部件,然后由我们负责组装;第三步是俄罗斯向我们提供部分零部件,我们自己生产部分零部件,自己生产组装;最后一步就是所有的零部件百分百的由我们自己进行生产和组装。在未来的15年时间里,俄罗斯将向我们提供200架苏27的发动机、雷达和电子设备、机载武器。1998年12月16日和25日,沈飞利用俄罗斯提供的零部件自己组装的2架苏27SK先后首飞成功,标志着苏27国产化的开始。2001年底,经过601所和沈飞的共同努力,机体完全由中方自行组装的国产化苏27通过验收标志着苏27正式完成了国产化的任务,并被命名为歼11。至2006年,沈飞共生产了106架歼11。这些飞机和原装的苏27SK基本一样,作战能力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又从俄罗斯购买了28架苏27UBK。这批飞机由伊尔库茨克生产,性能有所提高,比如雷达增加了全波形功能,提高了火控计算机性能,可以使用R77空空导弹和X29T空地/舰导弹,性能更加先进,为我军培养歼11飞行员起到了重要作用。
鉴于台伪军F16A/B及幻影2000/5及IDF在超视距作战能力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对我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于是我们就继续引进苏27M的改进型号苏30MKK。苏30MKK装有空中受油装置,更新了雷达和火控系统,可以使用R77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具备了超视距作战能力。在对地/海攻击方面,可以使用空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该机于2000年装备空3师,成为人民空军的一把利剑。后来,海军航空兵又引进了一批强化对海作战能力的苏30MK2,装备“海空雄鹰团”,使其具备了远程对空和对海精确打击的能力。
与此同时,沈飞和601所对歼11进行改进,于2003年改进成功,命名为歼11B,并于2006年装备部队。歼11B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我们自行研制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综合火控系统替换了原苏27SK比较简陋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同时,它还采用了一平三下的综合显控系统。在武器方面,换装了国产的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和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后来,我们又对歼11B进行改进,换装国产数字式电传系统,参考苏27UBK的双座舱模式,发展出教练/战斗型,命名为歼11BS。后来,歼11B/BS(第一批次除外)还换装了国产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提升了飞机的自主保障能力。此后几年,经过调整和系统成熟,克服了发动机系统故障和电传系统故障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后,歼11B/BS终于成为空军和海航的主力机种。
![]()
随着我国空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急需一款多用途的重型战斗机。于是在2008年,沈飞和601所参考了苏30MKK和美军的F15E之后,决定以歼11B为基础研制歼16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该机于2011年首飞,2014年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目前,歼16已经成熟并且大规模的装备部队,是公认的“最强侧卫”(详情请看本人主页另一篇文章《“最强侧卫”歼16》)。
![]()
世纪之初,我国通过民间运作,从乌克兰购买了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经过几年的论证,2004年8月,代号为“048工程”的航母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了我国航母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10年时间,在“瓦良格”的基础上建造中型航母;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建造常规动力的大型航母;第三步视情况发展核动力大型航母。作为航母配套工程,舰载机项目正式启动。沈飞和601所提出以歼11B为基础,参考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T10K,研制和苏33类似的舰载战斗机歼15;而成飞和611所则提出了在歼10的基础上发展海歼10的方案。经过反复对比,最后沈飞和601所的方案被选中。2009年8月,歼15首飞成功,2012年9月23日,歼15在“辽宁舰”上顺利完成着舰和滑跃起飞,标志着中国进入航母时代。歼15采用三翼面布局,大幅度提高了低空低速状态下飞机的升力系数,同时,它还大量使用歼11B/BS的的研制成果,雷达、火控、飞控比其原型机苏33有了质的提升,具备了较强的对空、对海远程打击能力。如今,歼15已经发展出伙伴加油型、弹射型、电子战型等,是我国航母的利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